第386章 温禾其余的几个学生,没一个简单的
第386章 温禾其余的几个学生,没一个简单的 (第2/2页)老实在长安教书吧。
这话一出,孟周与赵磊瞬间瞪圆了眼睛,脸上满是难以置信。
他们本以为殿试后最多能得个从九品的小官,却没想到陛下竟直接授予“行县令”之职!
要知道,夏州与朔方虽因刚归附、人口稀少被定为下州,所属的县也是下县,可下县县令的品级是从七品下。
即便加了“行”字,那也是正八品上。
所谓“行”就是代理或暂时的职务。
和后来宋朝的权知相同。
朝中百官也纷纷露出诧异之色,交头接耳的声音再次响起。
陛下对温禾的弟子,未免也太过器重了!
即便是世家子弟,想要得一个从七品下的文职,也需熬上三五年资历,孟周与赵磊不过是刚通过殿试的寒门举子,竟能一步登天,实在令人意外。
“陛下,这不太合适吧。”
温禾连忙出列,语气带着几分担忧。
“孟周与赵磊虽有想法,却从未有过治理地方的经验,移民安置之事关系重大,若是他们处置不当,不仅会耽误朔方民生,还可能引发动荡……”
他这话并非虚言。
移民安置涉及土地分配、赋税征收、纠纷调解等诸多事务,稍有不慎便可能激起民愤,甚至引发叛乱。
孟周与赵磊不过是两个二十出头的生瓜蛋子,让他们独掌一县之事,万一搞砸了,轻则丢官,重则可能掉脑袋,即便自己到时候求情,也难挽回他们的仕途。
“有何不合适?”
李世民打断他的话,语气带着几分不悦,却又透着几分坚定。
“当年汉武帝敢用十七岁的霍去病出征匈奴,创下封狼居胥的功绩,今日朕难道还不能用两个弱冠之人治理一县?”
温禾顿时语塞、
这怎么能比?
霍去病是天生的军事奇才,年少时便随卫青征战,有实战经验、
而孟周与赵磊,若不是自己穿越而来,怕是这辈子都只能做个普通书生,最多当个小吏,与霍去病根本没有可比性!
“启禀陛下,微臣愿往!”
就在这时,孟周忽然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斩钉截铁,没有半分犹豫。
“臣虽无治理经验,却愿竭尽所能,不负陛下信任,不负先生教导!”
赵磊也反应过来,连忙跟上,语气同样坚定:“启禀陛下,臣虽位卑言轻,却也知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先生常教我们务实为民,臣愿与孟兄一同前往朔方,即便吃苦受累,也定要将移民之事办好!”
看着二人眼中的决心,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嗯,不错,有股子闯劲,温嘉颖的弟子,朕知道,都有这赤子之心,这也是为什么,朕愿意让他为太子启蒙的原因。”
“轰!”
这句话如同惊雷,在殿内炸开。
百官瞬间安静下来,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他们竟忘了这件事!
温禾其余的几个学生,没一个简单的。
他不仅是吴生、孟周、赵磊的先生,还是太子、汉王李恪、卫王李泰、楚王李佑的启蒙老师!
眼下陛下让孟周、赵磊去朔方历练,分明是在为太子招揽人才、组建班底啊!
长孙无忌心头一震,深吸一口气,心中惊呼:“某竟然忘了这层关节!”
他此前还在琢磨陛下为何格外器重温禾的弟子,此刻才恍然大悟。
陛下这是在为东宫铺路!
未来太子登基,温禾的弟子便是太子最信任的臣子,既能辅佐朝政,又能稳固皇权,这步棋走得实在深远。
那些原本想站出来反对的官员,此刻也纷纷收回了念头。
谁敢在这个时候触陛下的逆鳞?
没看到连最敢直言的魏征,都老神在在地站在一旁,闭目养神,仿佛什么都没听见吗?
显然魏征也看清了陛下的意图,不愿多言。
李世民看着百官的反应,眼底闪过一丝满意。
随即他便让孟周和赵磊等人退下。
给温禾三个学生都封了官了,若是其他人没有,倒是显得有些刻意了。
随即李世民又出了一些问题。
让剩余的考生当场做文章或者作诗。
随后都封了官职,但官位不高,大多都是主事或者是主簿。
倒是有一位作了首边塞诗,得了个从九品上的弘文馆校书。
就此,今日这场算是潦草的殿试,便正式结束了。
还有剩下的一部分学子,都没来得及表现。
主要是这时间已经有些久了,李世民便宣布退朝了。
“今日在此见到我大唐未来之栋梁,朕心甚慰,其余举子,吏部可根据他们的才学与殿试表现,斟酌授官,务必人尽其才,若是无事,今日便退朝吧。”
居然没有定下三甲吗?温禾还以为李世民会给吴生状元,给孟周和赵磊探花或者榜眼。
没想到居然没有定名次。
难道是因为我没有提,所以李世民也没有想到这个?
哦,想起来了。
好像只有进士科才有状元的说法。
武则天开始才有探花,到了宋朝第二名才被称为榜眼。
难怪今日殿试没有给名次。
“臣等遵旨!恭送陛下!”
百官躬身行礼的声音整齐划一,待龙椅后的珠帘落下,众人这才缓缓直起身。
走出殿门时,百官的目光大多有意无意地落在温禾与孟周、赵磊、吴生身上。
今日这场殿试,温禾这一系可谓出尽了风头,三个弟子要么得帝赞、要么获要职,这般荣宠,让不少人暗自羡慕。
尤其是那些一同参加殿试的其他举子,看着孟周三人的眼神更是复杂。
有羡慕,有嫉妒。
更有几分懊恼自己当初为何没像他们一样,出去游学。
若是当时他们也去了郑县。
今日这般荣誉,便是他们的了。
人群中不时传来低低的叹息,若有若无地飘进温禾耳中。
孟周、赵磊、吴生三人却没心思理会这些目光,脸上满是忧心忡忡。
吴生虽得了县丞,却要去雍州推行耕牛分配之法。
孟周与赵磊更是直接被委以行县令的重任,要去朔方治理一县、处置移民之事,三人皆是初入仕途,面对这般重任,可谓是亚历山大啊。
“嘉颖啊,任重而道远啊。”
一个温和的声音自身后传来,温禾回头,见是阎立德。
“立德兄,莫要笑话我了。”
阎立德快步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胳膊,小声道。
“你这两个弟子虽有才干,却太过年轻,朔方之地刚归复,人心复杂,你日后得多提点着些。”
温禾闻言,无奈地笑了笑:“立德兄放心,我会的,只是他们这第一步,怕是要走得磕磕绊绊了。”
话音刚落,又一个沉稳的声音插了进来。
“何止是磕磕绊绊,移民之事知易行难,你要万万小心,特别是别让有心人利用了此事做文章。”
温禾转头,只见李靖面色严肃的走到他身旁,眼神里带着几分郑重。
他向来眼界深远,做事谨慎,此刻特意过来提醒,想必是看出了其中的隐患。
温禾沉吟片刻,压低声音问道:“莫不是那些人?”
李靖虽然没有明说,但温禾也猜到了,朔方之事若有阻力,多半来自那些想抢占利益的豪强。
李靖点了点头,语气更沉了些:“不单单是他们,你可别忘了,夏州、朔方水草丰茂,是难得的好牧场,如今大唐战马紧缺,牛羊也不足,若是能占据那里的牧场,每年能多养多少牛马?这其中的益处,足以让不少人红了眼,他们怎会甘心,就这么让给那些庶民百姓和将士们?”
温禾心中一凛。
他此前只想着安置隐户、稳固边疆,竟忘了这一层。
难怪方才殿试时,有几位勋贵出身的官员欲言又止,想来是想反对,却碍于李世民开了这个话题,所以他们不敢开口。
可明面上不反对,不代表他们会善罢甘休,暗地里指不定会耍什么手段。
“多谢代国公提醒,下官一定多加留意。”
温禾连忙躬身道谢,心中已暗自记下。
“不过你也不用太过担心。”
阎立德见状,笑着打圆场。
“此事归民部尚书窦静管,他是陛下钦点的总负责人,你只要看好你那两个学生,别让他们出岔子即可。”
温禾闻言,也忍不住笑了。
确实如此。
虽然移民的法子是他提的,可李世民并未让他参与落实,只给孟周、赵磊安排了具体任务。
说白了,这事的主要责任在窦静,而非他温禾。
“即便真出了差错,要倒霉也是窦元休,你就放宽心吧。”
阎立德笑得更轻松了,语气里带着几分调侃。
可他话音刚落,身后就传来一声轻咳:“咳咳。”
“阎尚书倒是好心,老夫即便倒霉,也不劳烦你这般挂心。”
温禾几人回头,见窦静正黑着脸从后面走上来。
他本是有事来找温禾,刚走近就听到阎立德的调侃,脸色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阎立德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连忙摆手:“呵呵,口误,纯属口误!窦尚书莫要放在心上,某还有事,先告辞了!”
说罢,他不等窦静回应,转身就快步走了,生怕被缠上。
李靖见状,对着温禾微微点头,也拱手道:“老夫也还有军务要处理,先行一步。”
说罢,也转身离开了。
殿外顿时只剩下温禾与孟周、赵磊、吴生四人,以及面色依旧不太好看的窦静。
温禾连忙带着三人躬身行礼:“见过窦尚书。”
窦静哼了一声,目光扫过孟周三人,脸色才缓和了些。
“你们三人今日在殿上的表现不错,尤其是孟周与吴生,提出的对策务实可行,陛下没看错人。”
孟周三人连忙道谢:“多谢尚书夸赞。”
窦静点了点头,随即转向温禾,语气也严肃起来:“老夫今日找你,是为了秋收的事,之前在葛家庄,用你说的‘沤肥之法’种下的那些高产稻子,你可有派人盯着?过两日便是秋收了,民部要不要派人去现场查验一番?”
秋收了啊?!
他最近忙的事情太多了。
窦静不说,温禾差点忘了这件事情。
沤肥加上环王国那边的高产稻子。
想来这两天他那庄子上的人,该来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