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郎,该吃药了!(求订求票)
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郎,该吃药了!(求订求票) (第2/2页)秀才“王富贵”在这里的濂江书院求学多年,王澄有其记忆,对榕城自然并不陌生。
也跟同窗来这五虎门游览过几次。
五虎门是位于闽江入海口的天然水道。
因江口五块形如猛虎的基岩礁石形成“五虎守门”之势而得名,建在这里的五虎门造船厂也是历史悠久。
太宗年间,五虎门船厂便专门为郑和下西洋批量建造宝船,乃至天工宝船。
太宗元年:受命造海船37艘;太宗二年:追加5艘;太宗五年:改造海运船249艘;
太宗六年:造宝船48艘;太宗十七年:再造41艘。
直到现在五虎门船厂也要年产数十艘五百料以上战座船,供应各沿海卫所,堪称整个东南海防的核心支撑。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平领船队从南直隶出发,在太仓的刘家港集结。
至此地闽州治州城长乐五虎门太平港驻泊,造好的船只加入其中,然后伺风开洋,最终远航沧溟大洋和香料群岛。
王澄沿着海边漫步,远眺茫茫大海:
“师父说财神沈家的那位先祖当年下海,跟我采水王家的祖先王邦彦一样也是宝船舟师的一员,最终一起消失在了沧溟大洋深处。
这么多年以来,由宝船后裔组成的山海会一直滞留在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解开当年宝船舟师失踪的秘密。
所有人都想知道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想要追逐宝船舟师的下落,就绝对绕不开五虎门,还有那一批郑和宝图。
这次我稍微冒点风险也值得。”
路上遇到的路人见到他,远远就停下问好:
“郑大少,台候万福?”
王澄也笑着回礼:
“安好,托福了。”
时间已然过去三天,其他两方都没有任何异常发现,更没有找到任何大量外人集结的痕迹。
王澄想了想,决定按照他对清流下一步动作的预判主动出击引蛇出洞。
以【龙衣蟒袍】偷偷变成了三师兄那位大哥郑锦的样子,又从造船厂的老师傅那里买走了大量造船知识和人际关系。
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连郑家自己人都分辨不出来,然后就偷偷取代了郑锦的工作。
“反正没有生命危险,我又有数件至宝傍身,自问对保命之道还是有几分心得,去做个内应危险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等王澄走出造船厂,发现今日恰巧是庙会。
三眼王天君、法主公、玄坛爷、后浦奶、林大王、五显公、孩儿弟大小鬼神的庙宇香火鼎盛,游人往来不绝。
海禁之下这里不是直接的出海港口,却控制着大半的上游产业和货品供应,赚得比海商还要多。
要是没有繁荣的商贸,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闽州治中绝不可能有这样的盛况。
王澄本就是为了引蛇出洞也不避人,抬脚就走了进去。
“咦?那是.”
刚刚走了两条街,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十分熟悉的身影一闪而逝。
尽管面容陌生,但身材体态却让他充满了熟悉感,下意识便追了上去。
转过街角时忍不住呼吸一滞。
却见在这里长着一棵起码数百年的洁白流苏花,又叫四月雪,枝头堆雪,花势极盛。
远远望去,满树繁花,恰似白雪皑皑覆盖枝头,又似天边云朵飘落人间,微风拂过,花瓣纷纷扬扬飘落,宛如雪花飞舞。
而那个一身白裙的身影,就撑着一柄油纸伞背对王澄伫立在树下,美的惊心动魄。
不用看正脸,奇货可居也已经洞知了对方的身份。
她不是龙女姐姐的转世身【采珠女】阿绡又是何人?
只是阿绡没有奇货可居,并没有认出同样改头换面的王澄。
两人站在花树下,王澄下意识就想起一句诗:“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旋即就摇头失笑。
头白的只能是自己,就算再过一百年、两百年,龙女姐姐恐怕还是跟现在一样的青春美少女。
随即又有些好奇,她怎么会突然派出人身来到了州城?
王澄正要上前相认,抬脚之时面前的空气中像是有一页无形的书页掀开,让他一脚便踏进了书页深处。
同时,脚下传来失重感,大脑一阵昏沉。
迷迷蒙蒙之间,还不等王澄重新睁开眼睛,耳边突然听到一个风骚入骨的柔媚女声:
“大郎,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