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意料之外的答案
第400章 意料之外的答案 (第1/2页)就在江淮即将陷于战火之时,河北却依旧是一派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和平光景。
百姓们一个个头顶烈日在田间地头辛勤耕种,任由豆大的汗珠一滴滴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上。
此时,窦建德正在谋士宋正本的陪同下,沿着官道一路巡视两侧的农田。
为了不惊扰到沿途的百姓,他甚至没有让一名亲兵随行保护,丝毫不担忧路上会不会有人对自己不利。
因为他们二人的衣着太过简单朴素,竟无一人认出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年男人就是名震河北的窦建德。
正如窦建德自己所说,他在起兵之前只是漳南一老农,因此他比任何人都要关心治下百姓的农耕问题。
毕竟若是农耕出了问题,不仅百姓们要饿肚子,下面的将士也会因为粮草短缺而失去战斗力,自己最终将难逃败亡的下场。
因此,即使要处理的公务再繁重,他也会时不时抽出半天时间,去城外的农田巡视一番,甚至偶尔还会蹲坐在田埂上,没有一点架子去跟那些一身黄泥的农夫攀谈,跟他们聊一下今年的耕种和收成。
只是今日不知为何,他走着走着,面色突然渐渐变得有些凝重。
谋士宋正本看在眼里,忍不住低声问道:
“怎么了,主公,有什么不对劲儿吗?”
窦建德停下脚步,目光从那些耕种农人的面上一个个掠过,随后皱着眉头道:
“为何这些耕种的农夫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百姓,根本看不到几个青壮呢?”
窦建德这么问是有原因的,虽说他也是靠造反起家,可跟其他反王不同的是,他关心百姓疾苦,很是爱惜民力。
其他反王一个个都恨不得在自己的地盘上扫地为兵,将治下的青壮全部拉去充军,只留下老弱妇孺在田间耕种。
但在窦建德这里,却坚持一丁不征兵的规矩。
只要是家中独子,哪怕是主动来投军,窦建德也不准许他在自己麾下为兵。
按道理来说,只要有这条规矩在,每个村子应该都有不少青壮才对,怎么现在一路巡视了这么久,却根本看不到几个青壮呢?
宋正本似乎是猜到了什么,但他并没有立即解释,反而指着不远处几个围坐在田埂上吃饭的老农,笑了笑道:
“主公不妨去跟他们聊聊,说不定能从他们口中打听出其中的缘由。”
窦建德听完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便带着宋正本下了官道,走向那些老农。
虽说他身上的衣服简单朴素,可举手投足间不经意流露出来的气场,还是让这些老农意识到眼前这个中年男人身份不简单,一个个放下了手中的饭碗,站起身目光有些不安看着一步步走过来的窦建德。
窦建德看出这些老农的紧张和拘谨,当即笑了笑着:
“各位老乡不要紧张,我只是附近县衙的一个小胥吏,奉县令大人之命来查看和打听一下今年庄稼的长势好不好,收成如何,并没有其他意思。”
听到窦建德只是来查看和打听庄稼长势的胥吏,又见窦建德说话语气和善,内心的紧张总算是消散了不少,但一个个还是很拘谨杵在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