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手里没兵,就是受气
第401章 手里没兵,就是受气 (第2/2页)他走到周卫国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变得语重心长:“卫国,我知道你受的是正规军校的教育,凡事讲规矩,讲程序。但在现在这个乱世,规矩是给弱者定的。我们想在这场战争中活下去,想打赢,就不能按常理出牌。”
“钱,我出。人,我们自己招。飞机,我想办法去国外买。教练,我也想办法找。我们就偷偷地干,等我们有了几十个能上天的飞行员,有了几十架能打仗的飞机,木已成舟,他们就算知道了,又能把我们怎么样?”
朱豪的眼神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和自信。
周卫国看着他,久久无语。他感觉自己脑子里那套根深蒂固的军事准则,正在被朱豪这种蛮不讲理却又极具诱惑力的逻辑,冲击得七零八落。
他想起了金陵城头的火光,想起了日军飞机肆无忌惮的轰炸,想起了那些在轰炸中无助死去的战友和百姓。一股热血,从心底直冲脑门。
“好!”周卫国猛地一跺脚,眼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军长,我明白了!规矩是狗屁!能打赢鬼子,就是最大的规矩!您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这才是我兄弟!”朱豪哈哈大笑,重重地拍了拍他的后背。
阳光下,两个男人的身影,在腊梅的疏影中,仿佛预示着一个充满变数与希望的新棋局,即将在渝城这片风云之地,悄然展开。
朱豪的命令,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渝城这潭看似平静的深水之中,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暗流。
命令下达的第二天,渝城的大街小巷,忽然多出了一些特殊的“招工启事”。这些启事没有张贴在显眼的墙壁上,而是悄无声息地出现在袍哥控制的各个茶馆、脚夫行、以及一些不起眼的旅店里。
启事的内容很简单:
“原川军第四十一军招募旧部及各路抗日弟兄。凡上过战场、杀过鬼子者,优先录用。供食宿,发双饷。愿为国效死者,请至城西破庙一叙。”
落款,只有一个字——“朱”。
这个消息,像一阵风,迅速在渝城的底层社会传开。
那些因部队被打散、流落渝城的川军老兵,那些在别的部队里受尽排挤和歧视的杂牌军士兵,那些空有一身力气和报国之心却投军无门的壮丁,在看到或听到这个消息后,眼中都重新燃起了光。
“朱”字,在川渝之地,尤其是在川军的圈子里,就是一个金字招牌。
城西,那座久已荒废的破庙,一夜之间变得热闹起来。
徐虎亲自坐镇招兵现场。他没有穿军装,只穿了一身黑色的劲装,大马金刀地坐在庙堂正中的一张八仙桌后。桌上没有笔墨纸砚,只有一碗烈酒,和一把出鞘的勃朗宁手枪。
周卫国则带着几个参谋,在旁边设立了简单的登记处,负责核实身份,记录在案。
前来应征的人,络绎不绝。
“姓名?”
“狗娃。”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汉子,瓮声瓮气地回答。
“哪个部队的?”
“川军二十军的。台庄打残了,自己跑回来的。”
徐虎抬起眼,打量了他一下,从他站立的姿势和眼神里,看出了几分军人的底子。他指了指桌上的酒碗:“喝了它。”
那汉子二话不说,端起碗,一饮而尽,烈酒入喉,他眼睛都不眨一下。
“好!”徐虎点了点头,“你被录用了。去那边登记。”
又一个年轻人走上前来,看起来不过十七八岁,身体单薄,但眼神很亮。
“你,杀过鬼子吗?”徐虎问。
“没有。”年轻人摇了摇头,但立刻挺起胸膛,“但我爹,我大哥,都死在鬼子手里!我跟他们有血海深仇!只要给我一把枪,我敢跟他们拼命!”
徐虎盯着他的眼睛看了许久,忽然笑了。他从桌子底下,拿出一个馒头,递了过去:“先去把肚子填饱。吃了这顿饭,就是我第四十一军的人了。”
年轻人接过馒头,眼圈一红,重重地点了点头。
招兵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袍哥的兄弟们在暗中维持着秩序,筛选着人流,将那些形迹可疑、或是来路不明的人,都悄悄地挡在了外面。
短短三天时间,就有超过两千名符合条件的老兵和壮丁前来报名。
这其中,甚至还有一些从中央军校毕业,却因为没有门路而被投闲置散的年轻军官。
他们是听着朱豪在富金山和吴县的战绩找来的,他们不求升官发财,只求能在一个真正打鬼子的部队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周卫国看着花名册上一个个鲜活的名字,心中感慨万千。
他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这个国家,从不缺乏有血性的好男儿,他们缺的,只是一个能让他们抛洒热血的战场,和一个值得他们追随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