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物尽其用,人尽其用
第424章 物尽其用,人尽其用 (第2/2页)“各位,经过一上午的搜查,我们已经基本查清了峨眉山几座主要寺庙的问题。”朱豪站在台阶上,面对着众多记者和士兵。
“根据初步统计,我们共查获各类财物价值约五百万大洋。这些钱财的来源复杂,涉及多个城市的商人和官员。”
记者们疯狂记录着朱豪的话。五百万大洋,这又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些钱财,本来应该用于国家建设和抗战事业,却被这些人藏在了深山密室里。”朱豪的声音充满愤怒:“这是对国家的背叛,对民族的犯罪!”
一个记者举手提问:“朱军长,您打算如何处理这些涉案人员?”
朱豪看了看那些被集中看管的僧人:“证据确凿的,依法处理。被胁迫的,可以从轻。但是,任何人都不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另一个记者问道:“这些钱财将如何处置?”
“全部上交国库,用于抗战事业!”朱豪的回答斩钉截铁:“一分一毫都不能私吞!”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朱豪单独召见了几个主要的涉案僧人。
“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朱豪看着这些瑟瑟发抖的僧人:“把你们知道的所有情况都说出来。配合调查的,可以从轻处理。顽抗到底的,后果自负!”
在强大的压力下,这些僧人终于开始招供。他们详细说明了与成都商人的勾结经过,以及资金的具体流向。
这些信息让朱豪意识到,峨眉山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整个川渝地区的经济秩序,都被这些人搞得一团糟。
“看来,我们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朱豪对周卫国说道。
……
峨眉山上的搜查行动进行了整整三天。
朱豪的部队如同梳子一般,将每一座寺庙都仔细搜查了一遍。
最终的统计结果让所有人都震惊了:现金三百二十万大洋,金条银锭价值一百五十万,各种珠宝古董估价八十万,总计五百五十万大洋。
朱豪站在万年寺的大雄宝殿前,脚下是磨得光滑的青石板。士兵们正将一箱箱贴着封条的财物从殿内搬出,装上停在院子里的军用卡车。每一次沉重的搬运,都让箱子发出金银碰撞的闷响。
记者们围在四周,镁光灯闪烁不停,将这幅堪称荒诞的画面定格。
周卫国从人群中挤过来,他军装的领口被汗水浸湿,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
“军长,所有财物都已清点装车完毕。”
朱豪点了点头,没有回头。
他的注意力在那些被士兵集中看管起来的僧人身上。
几百个光头在阳光下晃眼,他们或坐或跪,挤在一起,像一群待宰的羔羊。
“涉案僧人,一共四百二十三人。其中罪行重大的头目有十二个,都已经分开关押,正在审讯。”周卫国继续报告。
朱豪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烟,却没有点燃,只是在手指间转动着。
“卫国。”
“在。”
“剩下的那些呢?”朱豪用下巴指了指那群僧人:“这些没直接参与的,怎么处置?”
周卫国沉默了一下。这个问题,才是最棘手的。
普陀寺的和尚,跟着吴光耀那群人一起被正法了。
可峨眉山不同,这里人太多了,而且大部分人,罪不至死。
“军长,他们大多只是在庙里念经干活,对那些勾当并不知情。是不是……教育一番,就地遣散?”周卫国试探着提出一个方案。
“遣散?”朱豪把烟卷凑到鼻尖闻了闻,脸上浮现出一抹古怪的表情,“多浪费。”
周卫国没听懂。
朱豪转过身,终于正眼看着他。
“我问你,这峨眉山上,从山脚的报国寺到山顶的金顶,所有庙宇加起来,从八十岁的老和尚,到刚剃度的小沙弥,拢共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太过突然,周卫国愣住了。他没想到朱豪会问这个。
“来之前,田司令那边给过一份名册。”周卫国回忆着,“我记得……是个很具体的数字。”
“说。”
“在册僧人,共计一万两千二百三十六人。”
这个数字从周卫国嘴里说出来,连他自己都觉得沉重。
一万两千多人,几乎相当于一个满编师的兵力。
朱豪听完,脸上那古怪的表情,变成了一种近乎愉悦的笑容。
他把那支没点燃的烟扔在地上,用皮靴尖碾了碾。
“一万两千二百三十六。”他重复了一遍,像是在品味一道美味佳肴。
“卫国,你算算,把这一万两千多人拉到前线去。”
周卫国的身体绷紧了。
朱豪踱了两步,走到他面前,压低了声音。
“让他们排成队,往前冲。鬼子就算枪法再准,一个一个地点名,是不是也得浪费一万两千二百三十六发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