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娘娘的橄榄枝
第554章,娘娘的橄榄枝 (第1/2页)林川瞳孔一颤。
原来如此!这是三公子赵景瑜背后的母族势力,通过后宫这条隐秘的渠道,在向他传递信息!这意味着,世子与二公子在暗地争斗的同时,看似低调的三公子,通过其深植于京城权力中枢的关系,给他抛来了橄榄枝。
自古以来,权势争斗也好,王位争夺也罢,归根结底便是兵权之争。
说白了,手里有人有刀枪,说话才有人听。
二公子在镇北军中步步为营,这位三公子,便要将注码押在他这枚棋子之上。
这位瑾娘娘的几句话,其背后所代表的潜在支持与政治分量,分量远比千军万马更为沉重。
太监观察着林川眼中的震惊,知道他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娘娘让咱家带话给将军……北疆风大,望将军站稳脚跟,免得一时不慎,被大风啊,给吹倒了……望将军善自珍重,看清前路。”
话音落下,厅内一片寂静。
林川心念电转,瞬间权衡了所有利弊。
他知道此刻绝不能轻易表态。无论是感激涕零地接受,还是断然拒绝,都不合适。
“末将微末之功,竟劳娘娘与……贵人如此挂心,实在惶恐。请天使务必转达末将的感激之情。娘娘的教诲,字字金玉,末将定当时刻铭记于心,谨慎行事,以报天恩。”
这番回答,实属场面话。
太监是何等精明之人,闻言笑了笑:“林将军滴水不露,如此老练,倒与年龄不甚相符……咱家旨意已传,话已带到,就此告辞。”
“天使慢走!”
林川亲自将太监一行人送出大门。
望着车驾远去,消失在街道尽头,他的脸色才缓缓沉了下来。
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风有些大。
……
孝州城。
知府刘文清摸了摸长出新茬的脑袋,戴上了官帽。
“大人,朝廷此番……为何突然要在北疆试行这‘粮饷折色’的新法?边军粮秣,向来由江南税粮支应,如今一概改征银钞,命边镇自行采买,下官……下官实在心中无底啊。”
说话的是孝州府粮捕通判孙璞,一个年约三旬、模样五旬的官员。他原是孝州通判,因得罪西梁王被贬,刘文清复出后,知道他钱谷刑名娴熟,便又将他调回来,协助知府专司粮饷、巡捕事宜。
孝州地处要冲,本是富庶之地。只是最近几年生灵涂炭,百废待兴。镇北王在收复孝州的捷报中,极力举荐刘文清出任孝州知府,称其“清直刚劲,可安反侧之地”;同时保举在屡立战功的青州卫指挥使林川,兼领新设的孝州卫指挥使。
这一文一武的任命,朝廷皆准。
然而,这安抚地方的担子还没挑稳,朝廷推行新政的消息便已送达。
刘文清转过身。
如今他年近六旬,一场重病之后,更显面容清癯。
他没有立刻回答孙璞,而是踱步到窗边,推开了木窗。
一股混合着泥土气息的春风涌入。
窗外,是刚刚摆脱战乱和疫情的孝州城。
一些百姓正在官府组织下清理街道,偶尔有商贩吆喝几声,但更多的,是面黄肌瘦、眼神惶恐的难民,聚集在街头巷尾,等待着官府的稀粥赈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