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赵二爷!
第558章,赵二爷! (第1/2页)在诸位掌柜乃至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看来,寻求几种海外作物的种子,似乎只是一桩点缀风雅或满足口腹之欲的小事。
而在林川的认知里,这件事的战略意义,远超其他。
他清楚地知道,脚下这片土地传统的稻麦种植,虽能维系文明,但其产量在面对人口增长和天灾人祸时,极为脆弱。
而玉米和红薯,这两种原产海外的作物,却拥有着改变这片土地农业格局的惊人潜力:它们对土壤要求不苛,耐旱耐瘠,单位亩产远超粟麦,尤其是红薯,更是能在贫瘠山地生长,堪称救荒神器。
若能成功引种并推广开来,其意义将是颠覆性的。
这意味着,不仅在膏腴之地,就连那些以往难以开垦的丘陵、坡地,乃至这次计划中涉及的北疆边缘的贫瘠土地,都能转化为可靠的粮食来源。
这将极大地提升整个势力范围的粮食安全底线,对抗灾荒的能力将获得质的飞跃。
这不仅仅是多收几石粮食的问题,而是为未来可能的人口爆炸、军事扩张,乃至一个崭新秩序的诞生,奠定最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谁掌握了粮食的源头,谁就扼住了时代的命脉。
然而,一个冰冷的事实是,他脑海中那些能带来革命性变化的作物,比如红薯、玉米、土豆、花生……其真正的优良种源,几乎都集中在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大陆:
美洲。
在这个属于大乾王朝的时代,雄心勃勃的镇北王还在为北疆版图勾心斗角,远洋的番商们驾驶着他们的帆船,最远也不过抵达东非的海岸。
那片新大陆的沃土,尚未被旧世界的任何航海家所记录。
它静静地躺在浩瀚太平洋的另一端,如同一个被迷雾笼罩的宝库。
目前海上的番商主力,是那些来自阿拉伯、波斯、印度,以及穿梭于南洋群岛的东南亚商人。
他们的贸易网络虽然庞大,覆盖了从东非到中国的整个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编织着香料、丝绸、瓷器和宝石的财富传奇,但这条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其触角终究未能,也绝无可能,直接延伸到遥远的美洲,带来那片土地的特产。
这意味着,林川所知晓的农业革命捷径,在这个时代,似乎是一条被时空彻底斩断的死路。
唯一的寄托,就是横亘在太平洋的、星罗棋布的群岛。
正如红薯的苗蔓曾在菲律宾被商人陈振龙发现,从而悄然改变了大明的命脉。
有些作物的生命力与人类的迁徙一样顽强,或许早已借着波利尼西亚人那征服海洋的独木舟,先于欧洲的船帆,零星地撒播到了太平洋深处的某些岛屿上。
而那里,或许番商们曾与它们擦肩而过。
……
青州城,王府别苑。
阳光透过竹帘,在青砖上洒下细碎的光斑。
林川步入水榭,那位在北疆权柄赫赫的二爷正临窗而立,望着一池碧水。
闻得脚步声,他缓缓转过身。
此人年约四十,面容保养得极好,看不出风霜痕迹。
唯有一双深邃的眼,吐露着慑人锋芒。
他身着玄色暗金纹常服,玉带束腰,通体气度华贵,不似武夫,倒更像一位手握权柄的儒将。
这便是镇北王次子,虎贲、黑石、平虏、宣威四卫兵马的实际掌控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