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为啥不免贵?
第786章 为啥不免贵? (第2/2页)还把自己当大人物了。
“我免贵姓刘。”刘根来特意加了个免贵。
“呵呵……”中年人笑了笑,明显是看穿了刘根来的小心思,“知道我为啥不说免贵吗?”
刘根来没应声,中年人笑着解释道:“百家姓里有四个姓不用说免贵,侯、孔、孟,再就是张。”
“为啥?”刘根来来了兴趣。
“孔、孟两个姓不用我多解释吧?侯姓的老祖是仓颉,仓颉造字,功德无量;张姓免贵有两个说法,一个是玉皇大帝姓张,二是道教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姓张……”
中年人说的正起劲儿,门口人影一闪,那个中年妇女来了,中年人还没看见,刘根来朝门口指了指。
中年人转头一看,笑道:“我跟这小兄弟聊天儿呢,采菊啊,你能看出来吗,这小兄弟还是个公安。”
采菊?
咋叫这个名字?也太那啥了吧,还是个文化人呢!
不对,俗的好像是我,人家高雅着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年妇女的名字肯定源自这句诗,追求的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菊花在后世被严重污名化,现在可没有那些乌七八糟的意思。
“是吗?”中年妇女打量刘根来几眼,“还真是人不可貌相,他是公安,你是当兵的,你们俩一个保家,一个卫国,也算是半个同行,怪不得能聊到一块儿。”
公安和当兵的能算半个同行?
这女人还真能扯,不过嘛,她这么一说,倒是挺容易让人产生亲近感。
“阿姨,您坐。”刘根来客客气气的站了起来。
对男人,客气一点就够了,对女人,刘根来向来是规规矩矩。
“不了,你们接着聊,我就是来看看,”中年妇女摆摆手,“他出来找儿子,自己也没回去,我还以为出啥事儿了。”
“能出啥事儿?这是内地,又不是前线。”中年男人嘴上埋怨着,眼里却满是宠溺。
都扯到前线了。
真能扯……
刘根来心头一动,顺嘴问了一句,“大叔,你在哪儿当兵?咋还有前线?”
中年人回了两个字,“福省。”
还真是福省!
“巧了不是?我也要去福省。”刘根来顺杆就爬,“福省很乱吗?”
“乱倒不乱,就是特务比内地多一点。”中年人又看了一眼刘根来,“你是公安,去福省出差,可得多留心一些。”
“没事,公安就是抓特务的,我去福省,说不定还能立功呢!”刘根来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可不能大意,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等吃亏就晚了。”中年男人劝道。
“我就那么一说,真要遇到特务,我早跑了。”刘根来挠挠脑袋,又露出了一副符合他这个年纪的憨笑。
“哈哈哈……”中年人一阵大笑,想了想,又从口袋里取出纸笔,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递给了刘根来。
“你婶子说的对,你保家,我卫国,咱们也算半个同行,你到了福省,人生地不熟的,要是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去找我,能帮上的,我一定帮。”
“那就谢谢张叔了。”
刘根来接过那张纸,扫了一眼中年人的名字,又在导航地图上找到了对应的地址。
张仁和,住在福市的军区家属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