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贱民一条罢了
第338章:贱民一条罢了 (第1/2页)咸阳的诏书如同解开了无形的枷锁,任嚣踏上归途,心境与来时已截然不同。
赵凌并没有催促他什么时候回咸阳,任嚣也没刻意拖延,但二十万大军的交接、路途的遥远与崎岖,使得这场归程注定漫长。
自岭南烟瘴之地启程,经楚地旧疆,还得经过三川沃野,再入关中腹地,纵是快马加鞭,风餐露宿,抵达咸阳城下,至少也需半月。
任嚣在军中也有不少耳闻,他甚至都觉得,回咸阳后,迎接他的不是哪怕不是秘密处死,也该是软禁在咸阳。
如今便是他人生最后的旅途了。
既然是人生的最后一程,那不妨便慢些。
如今也好细细审视这片他为之征战半生,却似乎已变得陌生的帝国疆土。
沿途所见,如同一幅幅活生生的画卷,带着雷霆万钧的力量,不断冲击着他固有的认知。
最直观的冲击,来自道路两旁的人烟与居所。
时值岁末年初,正是农闲萧索、青黄不接的时节。
往年此时,官道两侧最常见的景象,便是拖家带口、面黄肌瘦的流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为一**命的吃食挣扎。
然而这一次,任嚣的马车碾过被薄霜覆盖的驰道,目光所及,竟是一片罕见的“宁定”。
没有成群结队的灾民,没有倒毙路旁的饿殍,甚至连行乞者都寥寥无几!
这在经历过无数次饥馑战乱的大秦,简直是天方夜谭!
更令他惊异的是,沿途村镇,乃至郡县城郭之外,竟是处处热火朝天的景象!
虽非农忙时节,但无数壮丁、妇孺,甚至白发老者,都自发或有组织地在官府划定的区域劳作。
他们不是在开垦荒地,而是在建房!
还有一些他都听都没听过的厂房。
还有什么煤矿……
亦有青壮在山中伐木,将木头搬下上来。
至于郡县中的一些茅草屋早已被推倒。
许多的地基已经夯筑坚实,成堆的青砖黛瓦整齐码放。
粗壮的梁木被墨家匠人用精巧的滑轮组吊起,一座座结实宽敞、样式统一的砖瓦房舍,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此情此景,瞬间印证了那些曾让任嚣嗤之以鼻,认为是朝廷“粉饰太平”的军中家书所言非虚:“朝廷为咱百姓盖新房,便宜得很哩!是砖瓦房,再不怕风雨了!”
任嚣勒住马缰,在一处规模不小的工地旁驻足。
他跳下马车,粗糙的大手抚过一块刚砌好的青砖墙面,冰凉坚实的触感如此真实。
他回想起自己最初看到这类家书时的反应。
冷笑,不屑。
那时他认为朝廷哪来如此巨量的钱财和人力,为天下黔首盖砖瓦房?
这定是新帝收买军心的伎俩!
然而,一路行来,从岭南边陲过来途径两个郡县,同样的场景反复上演,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绝非作伪所能及。
铁一般的事实,彻底粉碎了他心中的疑虑,只剩下巨大的震撼与不解。
这份不解,在进入市集后,达到了顶点。
据他所知,新帝登基前一年,大秦多地遭逢大灾,赤地千里,饿殍载道。
新帝之前登基,据说是调兵三十万围咸阳,这才控制住天下。
三十万大军啊!
其粮秣辎重之巨,可想而知。
随后蒙恬、韩信等人率兵北伐,虽然大获全胜,但那不需要军粮?
不需要军饷?
南疆他麾下的二十万大军虽行屯田,但这半年来军粮消耗依旧是天文数字。
再加上嗷嗷待哺的灾民需要赈济。
据说灾民还都赈济了。
新帝哪来的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