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夸功游街!狂喜的大明百姓!
第396章 夸功游街!狂喜的大明百姓! (第2/2页)“大明威武!”
“大明万岁!”
“太孙殿下威武!”
“胖殿下威武!”
“李将军威武!”
呼喊声如同决堤的洪水,从街道两侧轰然爆发,紧接着便连成一片,层层叠叠,绵绵不绝。
百姓们挥舞着手臂,有的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将手中的草帽、帕子抛向空中。
屋顶上的人也跟着呐喊,声音被风卷着,飘向更远的街巷,引得更多闻讯赶来的人朝着这边涌来。
孩童们骑在父亲肩头,扯着嗓子跟着喊,声音稚嫩却格外响亮;老者们捋着胡须,颤巍巍地跟着点头,嘴里喃喃着“好啊,好啊”;年轻的汉子们则拍着胸脯,喊得面红耳赤,仿佛自己也亲历了那场踏平北元王庭的血战。
这股声浪太过汹涌,连朱高炽座下的乌骓马都被惊得打了个响鼻,他轻轻勒住缰绳,看着眼前这片沸腾的人海,听着这震彻云霄的欢呼,只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燃烧。
这呼喊里,有百姓对安宁的渴望,有对王师的信赖,更有对大明盛世的期盼。
队伍继续前行,欢呼声也如影随形,一路从城门蔓延向皇城方向,炸响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连宫墙内的禁卫,似乎都能听到这股汹涌的声浪,脸上露出与有荣焉的神色——这,便是大明的民心,是比任何铠甲都坚固的屏障。
然而,当羽林卫的骑军行过,紧随其后的那一排排被绳索串联、衣衫褴褛的蒙古俘虏出现在百姓视野中时,方才还沸腾的热情骤然凝固,旋即化作滔天的愤怒。
人群中的欢呼声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压抑的低吼声,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闷雷。
一道道目光从四面八方射来,淬着刻骨的仇恨,像是要将这些俘虏生吞活剥——那里面有失去儿子的老妪,有被掠走妻女的汉子,有家园遭毁的流民,每一双眼睛里都燃烧着积压了数十年的怒火。
“狗鞑子!”不知是谁先喊出了这三个字,如同点燃了火药桶。
顷刻间,各种污秽之物如暴雨般从人群中泼洒而出:烂菜叶、臭鸡蛋、污泥块、碎石子,密密麻麻地朝着俘虏们砸去。
有的俘虏躲闪不及,被臭鸡蛋糊了满脸,黄色的蛋液顺着脸颊流下,混着污泥,狼狈不堪;有的被石块砸中,痛得闷哼出声,却被身后的明军士兵用刀柄狠狠一戳,只能佝偻着身子继续前行。
百姓们的怒骂声此起彼伏,尖利而怨毒:“杀我爹娘的凶手!”、“还我家园!”、“当年你们烧杀抢掠,也有今天!”
孩童们被大人抱在怀里,虽不懂仇恨的深意,却也学着大人的模样,将手中的泥块用力掷出,稚嫩的声音里透着模仿来的愤怒。
这般情景,沿街的锦衣卫与士兵们皆视而不见,没有人上前阻拦。
甚至,这场献俘仪式的流程里,本就包含了这一环——便是要让这些积压了数代仇恨的百姓,有一个痛痛快快宣泄的渠道。
看着昔日不可一世的蒙古鞑子沦为阶下囚,被自己肆意唾骂、投掷污物,百姓们心中的郁气得以抒发,脸上的悲愤渐渐被扬眉吐气的快意取代。
他们亲眼看到,那些曾让他们夜不能寐的仇敌,如今已被大明王师踩在脚下;亲身体会到,大仇得报的酣畅淋漓。
这不仅是对仇恨的清算,更是对民心的安抚——当百姓们的怒火随污秽之物一同泼出,留在他们心中的,便只剩对大明王师的信赖,对王朝安定的期盼。
绳索上的蒙古俘虏在唾骂与污物中瑟瑟发抖,而围观的百姓眼中,却已开始闪烁起对未来的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