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抵达外港
第二十六章 抵达外港 (第2/2页)短暂的欢迎仪式很快结束,两艘船的补给和整备工作即刻开始。
依照预先制定的计划方案,考察队兵分多路,郭坤带着张松、董乾明两位副队长与从北京飞过来的南极考察委员会办公室的副主任汇合,一起联系安排船代理、租赁直升机和补给的问题。
船员们则是对所有设施和机械部件展开了全面检查,尤其是“J121”船,急需更换断裂的冷却管支架。
毕竟封缸航行了整整26天,超过一万海里的航程,如此奇迹就连阿根廷海军官兵们在听闻后也是连说“了不起”。
所有人都在忙碌着,包括马舒舒都跟着医生们下了船,直奔当地商店去补充药品和医疗器材。
反倒是赵阳所在的新闻班成了最空闲的人,大家都把相机挂到了脖子上,走到哪拍到哪。
乌斯怀亚市依山傍水,背后是翠绿的马歇尔山山坡,海拔走到一千米以上后则是皑皑的白雪,在它的正对面则是著名的比格尔水道。
每天这里都会迎来很多游客,但对当地人而言,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却是第一次见。
其实在中国考察队到来前,阿根廷方面就做好了防火和安全保障的措施。
但队员们在码头展现出的热情礼貌和高素养很快就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官方不但取消了进出码头的限制时间,甚至连赵阳和罗宇一起走到街上闲逛也没派人跟踪。
要知道凡是外国船员进入市中心都是会有人专门“照看”的,而中国人这次却成了例外。
赵阳和罗宇两个人并没有制定目的地,他们只是想要给这座迷人惬意的小城拍几张照,沿着三号公路一直走,沿途随意按下快门,根本无需刻意构图,张张都是能直接登报的佳作。
“赵阳,你看前面,应该就是乌斯怀亚历史悠久的窄轨小火车了,听说它的历史比火地岛公园都要悠久,当年阿根廷流放的犯人在深山老林里砍伐树木,就是靠着这条铁轨把木材运出来,怎么样?要不要坐一坐?”
阳光明媚,空气怡人,长途跋涉后短暂的放松让罗宇都起了兴致。
对于能领略美好风景的机会,赵阳自然是不会放过,两人坐着火车穿山越岭,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公园的尽头。
大西洋和太平洋在这里交汇,形成一片海湾,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从火车站走下来,赵阳的镜头里出现了一座小小的建筑,起先他还没注意,后来在罗宇的介绍下才知道这就是他忽悠杨明一定要来的那间邮局。
说是邮局,其实就是一间用简易材料打起来的小棚屋,孤零零地坐落在木质码头的中间。
邮局真的很小,小到只能容纳一名工作人员,赵阳上前试图闲聊几句,却意外发现老爷子竟然会说英语。
攀谈中才知道老人是当地邮局的退休员工,凭着热爱创办了这间私人邮局。
原本官方早就想将其撤销,他却认了死理,许诺说会一直经营直到自己去世,这才保住了邮局。
异国他乡的故事同样能够感动人,临走的时候赵阳特地为老人拍了一张照片,他说等回国后会把它冲洗出来再寄到乌斯怀亚,就当是一位中国朋友跨越千里的祝福。
计划外的一次闲逛却收获满满,返程的路上赵阳甚至在脑子里已经打好了报道的草稿。
可当两人刚回到船上,就看到副队长张松跑了过来,不由分说拉着赵阳就往会议室走,并说有位“外国朋友”在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