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火攻的战略!
第160章 火攻的战略! (第2/2页)做完这一切,他才终于得以坐下来休息。
他从背包里拿出矿泉水瓶,大口地喝着水,感受着那座土窑散发出的阵阵热浪。
大概一个半小时以后,他判断“焖烧”的时间已经足够了。
他再次起身,用那根长树枝,小心翼翼地拨开了覆盖在表面的那层已经被烤干的泥土。
下方的木炭早已熄灭,只留下一层厚厚的白色灰烬。
他用木板将这些灰烬和表层的干土全部清理到一旁。
当经过热处理的土地完全展现在他眼前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原本坚硬的根系土层,此刻呈现出一种干燥、疏松的深灰色。
许多细小的植物根系,已经被炭化,变得脆弱不堪。
他用脚踩了踩,地面不再是坚硬的触感,而是像踩在被翻耕过的田地里一样,带着一种松软的下陷感。
火攻的效果,立竿见影!
在火攻期间,他找到了一棵符合所有条件的年轻桦树枯木。
先用猎刀将树干上残留的树皮全部刮掉,露出下面光滑坚实的淡黄色木质。
接着,以一个平缓的角度,在木棒的一端,耐心地削出了一个长约二十厘米的、类似矛尖的锥形。
然后,他将木棒尖端置于炭火上方约五厘米处,那里是热辐射最强但又不会直接接触明火的黄金区域。
他能清晰地看到,随着烘烤的进行,一股股白色的水汽正从木材的孔隙中被逼出,发出轻微的“嘶嘶”声。
木棒尖端的颜色,也从最初的淡黄色,逐渐变成了第一次烘烤后的浅褐色,再到第三次后的深棕色,最终呈现出一种如同深度烘焙咖啡豆般的、油润的黑褐色。
每烘烤一两分钟,他就会将木棒抽出来,用一块平整的砂岩,趁热打磨掉表面那层过于疏松的碳化层,露出下面坚硬光滑的深色木质。
这个烘烤打磨的循环,他重复了四五次。
最终,当他完成处理时,那根挖掘棒的尖端,已经变得坚硬,表面光滑致密。
现在正是发挥这把工具作用的时候,他双手紧握棒身,将经过火焰硬化的尖端对准泥土然后用尽全身的力气,猛地刺了下去!
“噗!”
一声沉闷而又干脆的声响,坚硬的棒尖毫无悬念地穿透了植物根系的炭化层,深深地楔入了其内部纤维!
他双手握住棒的另一端,以地面为支点,用力一撬,那条在地下盘踞了不知多少年的植物根系,应声断裂!
“有效!”
他心中一喜,立刻开始了有策略、分步骤地,高效的挖掘流程。
首先是破根,他用挖掘棒的尖端,如同使用一根加长版的凿子,不断地去冲击所有隐藏在土层下的植物根系,并把他们撬断。
其次是松土,在清除了主要的根系障碍后,他改变了挖掘棒的用法。
他不再垂直下刺,而是以一个三十度的倾角,将棒尖插入土层下方约二十厘米深处,猛地向上一抬,一大块土方便被完整地撬动翻松!
他就这样,一排一排,一行一行地,将整个四米乘三米的区域,全部系统性地翻松了一遍。
最后是清运,他暂时放下挖掘棒,拿起一块平整木板,将翻松的泥土,一铲一铲地清理出去,这个过程,他同样做得极有规划。
他将清理出的物料,仔细地分成了两堆,整齐地码放在地穴的南侧边缘,既方便取用,又不会影响后续的施工。
第一堆是石块堆,所有在挖掘过程中遇到的、大小适中的花岗岩石块,都被他单独挑了出来,这些石头质地坚硬,形状不一,是未来垒砌壁炉和烟囱的绝佳材料。
第二堆是净土堆,那些不含太多根系和石块的、相对纯净的深褐色土壤,被他堆放在一起。这些土壤,将作为最重要的保温材料,覆盖在他未来的屋顶之上。
整个下午,他都在重复着这个工作,没有了与坚硬冻土和顽固根系的搏斗,他的体力消耗大幅降低,挖掘进度可谓是一日千里。
当最后一缕夕阳的光芒从地平线上消失时,他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直起了酸痛的腰。
一个深约四十厘米、长宽四米乘三米、四壁垂直底部平坦的规整地穴,已经完美地呈现在了花岗岩壁的下方。
林予安站在地穴之中,用脚踩了踩坚实的坑底,环顾着自己一天的劳动成果。
虽然浑身是土,疲惫不堪,但他的心中充满了掌控全局的成就感!
————
(北京时间7:05,早上好~记得吃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