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庇护所地基的准备
第162章 庇护所地基的准备 (第2/2页)挑选出第二天上午施工所必需的第一批基石和主墙石,艰难地将它们运回了地穴旁。
然后返回营地,立刻生火做饭。
冰冷的空气中,一簇温暖的火焰很快就在石灶里跳动起来,映照着他被汗水和尘土抹黑的脸庞。
经过了一整天超大强度的体力消耗,他的身体急需大量的蛋白质和热量来进行修复和补充。
烤兔肉虽然香,但口感干柴,而且在制作过程中会损失不少宝贵的肉汁。
今晚,他决定换一种更滋润、更能最大化利用所有营养的烹饪方式——炖兔肉。
他将昨天剩下的一只兔子,用大马士革猎刀,沿着骨骼的结构,干净利落地分解成几大块。
然后,将它们全部放入那只已经被熏得有些发黑的MSR不锈钢锅中,加入淡水,水量刚好没过兔肉。
随即,他将锅稳稳地架在火堆上。
在等待水烧开的间隙,他从一旁的储备里,拿出了几根前几天挖的宽叶香蒲根。
他用刀刮去根茎粗糙的外皮,露出里面雪白的、富含淀粉的肉质,然后将其切成厚片,准备快出锅时一同扔进锅里。
香蒲根是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在炖煮后会变得软糯,能让汤汁变得更加浓稠。
他又从采集袋里,抓了一小把被霜打过的岩蔓越橘。
他没有直接扔进锅里,而是先用刀将其切碎,挤出酸甜的红色汁液,连同果肉一起加入汤中。
“蔓越橘的果酸,可以起到和料酒类似的作用,能有效地去除野兔肉里那股土腥味,同时也能让肉质变得更软嫩一些。”
很快,锅里的水开始沸腾,表面浮起一层灰色的血沫。
林予安用一片削薄的木片作为撇勺,仔细地将这些浮沫全部撇去。
他没有守在火边干等,要将这坚韧的野兔肉炖到软烂,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以上的时间。
这段宝贵的时间,他另有安排。
他将火堆的火力调整到中等,确保锅里的汤汁能保持着“咕嘟咕嘟”的微沸状态,然后便起身,开始处理那两张完整的兔皮。
他冰冷的溪水将兔皮上残留的血污和碎肉冲洗干净,然后用力地拧干。
没有了兔脑作为天然的鞣剂,他只能采用另一种有效的方法——烟熏。
他先用那把大马士革猎刀,在两张兔皮的皮板那一面,仔细地刮去所有残留的脂肪和筋膜,直到皮板变得干净平整。
处理完毕后,他用缆绳将两张兔皮穿起来,做成一个类似“口袋”的形状。
然后将其悬挂在一个由三脚架支撑的横杆上,离地面约一米高。
接着,他在这个“皮口袋”的正下方,挖了一个小小的火坑,找来一些半干半湿的、富含油脂的松木和苔藓。
他先用火堆里的火炭引燃这些材料,等它们开始冒出呛人的白色浓烟时,便立刻用湿润的苔藓将火坑覆盖大半,只留下一个出烟口。
“烟熏鞣制法,是利用烟雾中的甲醛和酚类物质,来固定皮革中的胶原蛋白纤维,防止其在干燥后变硬腐烂。”
他对着镜头解释道:“同时,烟熏也能赋予皮革一定的防水性和防虫效果。”
浓烟滚滚升起,源源不断地灌入那个倒挂的“皮口袋”中,将两张兔皮彻底包裹。
他需要让这个过程持续数小时,而这段时间,正好与他炖肉和吃饭的时间重合。
设置好烟熏装置,他又开始为明天的石工活做准备。
他拿出那块斯坦赠送的硬质阿肯色石,和那把伐木斧。
他利用炖肉的这段时间,开始耐心地打磨起斧子,将其恢复到最佳状态。
细腻的磨刀石在坚硬的钢材上缓缓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呼呼而过的风声。
还有锅里“咕嘟咕嘟”的炖煮声,和烟熏坑里“嘶嘶”作响的声音。
交织成一曲属于荒野的,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独特乐章!
时间在专注的工作中悄然流逝。
一个小时后,锅里的汤汁已经收浓了一半,然后他将香蒲根放了进去,并放了一些海盐。
一股浓郁的、混合着肉香、植物根茎的甜香和果实的微酸的复杂香气,在整个营地弥漫开来。
又过了三十分钟,林予安放下手中的活计,走到锅边,此时已经变得有些粘稠。
他用筷子轻轻地戳了一下锅里最大的一块兔肉,筷子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阻力就插了进去。
“好了。”
他将锅从火上取下,放在一旁稍微冷却。
先是喝下一口热汤,首先是淡淡的肉腥味,紧接著是香蒲根带来的、类似土豆淀粉的质感。
最后,则是蔓越橘那恰到好处的酸,完美地平衡了所有味道,让整碗汤浓郁而不那么难以下咽。
一股暖流顺着喉咙滑入胃中,瞬间驱散了积累了一天的疲惫和寒意。
然后,他开始享用主菜。
经过长时间的慢炖,兔肉吸满了鲜美的汤汁,变得极其软烂,用筷子轻轻一拨就能从骨头上脱落下来。
他吃得很快,大口地喝汤,大口地吃肉,将一锅炖菜全部吃得干干净净。
这不仅仅是一顿晚餐,更是一场及时的能量补给。
吃完饭,他检查了一下烟熏的兔皮,烟雾已经将皮板熏成了漂亮的、不均匀的金黄色。
但鞣制还未完成,明天还需要继续。
做完这一切,他才终于感觉到一股无法抗拒的困意袭来。
明天将是更艰苦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