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谷梁高与三个调查员(二)
第一百三十七章,谷梁高与三个调查员(二) (第2/2页)时间:205年4月2日傍晚6点02分
地点:塔科拉城警察局
(TKL新闻日报讯记者朱学海)
**超自然现象“考验”幸存者获救,专项调查组披露初步结论**
昨日夜晚,一场被称为“考验”的超自然事件在常青墓园附近山上发生。约深夜12点30分,少年幸存者谷梁高(第十二中学初二三班)于东山脚下被成功寻获,此人疑似通过考验。目前,该少年已接受警方及“考验专项调查组”的联合问询,其身体状况稳定,精神评估显示其认知功能未受明显损害。
谷梁高盯着“幸存者”三个字,嘴角扯出一丝苦笑。他们不知道,活下来的人反而要永远背负考验中的那些画面。
---
**同日案件重要进展:**
上月从土沃村离家出走的失踪者有一人已被发现,一人确认死亡。第三人马跃疑似未参加考验,仍在搜索中。
已被发现者:朱红玉
今日凌晨1时23分,警方搜救队于冷杉林与北部山坡交界处发现一女性,经确认,此人系土沃村离家出走者朱红玉。此人身体仅受轻微擦伤,但精神遭受严重冲击,表现为持续性的语无伦次与情感失控,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目前已由专业医疗团队接管,送往[塔科拉城精神病院]进行隔离观察与治疗。据主治医生初步判断,其症状符合急性应激障碍的极端表现,恢复周期难以预估...
“朱姐...”
谷梁高想起她最后那悲伤无助的样子。所谓的“轻微擦伤”,怎能形容她被那个长发白衣的“静静”拖进冷杉林时的绝望?
确认死亡者:杨水云
警方在其最后现身高坡附近,寻获到其个人物品——一支已损毁的强光手电筒。专家在现场勘察时,发现一组疑似属于杨水云的脚印,但该脚印于山顶区域骤然中断。技术分析表明,山顶边缘存在一道近期形成的、难以解释的斜坡痕迹,其角度接近[滑梯],杨水云可能从此滑下。但一事不明——该痕迹所含矿物成分与周边环境显著不符,仿佛某种外界力量曾在此进行过大规模切削或移动。截至目前,杨水云的遗骨仍未寻获,其最终下落因该异常地质痕迹而显得更为扑朔迷离。专项调查组已将该区域列为最高优先级,进行封锁与深入调查。
读到“遗骨仍未寻获”时,谷梁高握紧了手机。他们永远不会找到水云的尸体了——那具骸骨,已经完全成为了“新的生命”,并且在他附近暗中帮助着他。
---
**调查组回应:证据链与矛盾点并存**
今日下午3时,专项调查组三名核心成员在塔科拉城西区警局外接受本报简短采访。
组长B3(化名)身着标志性旧大衣,神情凝重地表示:“笔录内容涉及大量超自然现象,包括秽土恶意,异界文字、灵魂离体、镜中空间等。我们已对‘秽土恶意’‘白衣静静’等关键词展开溯源研究,目前暂无科学定论。”
技术员B5(化名)补充道:“幸存者陈述中存在部分可验证事实,如其对常青墓园地形、失踪者服饰特征的描述高度准确。但关于‘杨水云灵魂证道’等情节,仍需进一步取证。”
记录员B7(化名)手持加密终端向记者展示部分分析数据:“我们检测到幸存者皮肤上残留有异常矿物质成分,与山中土壤样本不符,疑似来自未知空间结构。”
谷梁高想起B3那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如果他们能亲眼见证那考验之残酷的一半,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冷静了。
---
**警方调查:程序性问询与疑点**
据警方内部人士透露,谷梁高于今晨8时起接受长达3.5小时的标准化问询,重点包括:
1.与两名土沃村失踪者的交集经过。
2.秽土恶意攻击人类的表现。
3.山顶下的“新路”地理坐标及空间异常描述。
4.对杨水云死因的多次交叉验证。
警方初步排除谷梁高的直接作案嫌疑,但其陈述中有两点值得重视:
1“静静”真实身份:系朱红玉小学同学姚静,此人于两年前乘车去往土沃村,失踪。
2“食堂卖饮料的那叔”引发高度重视。经谷梁高确认,该人物系六年前失踪人员“袁古志”,警方正从两方面展开侦查:
那叔(袁古志)涉案可能性:不排除其利用其校园身份筛选“考验”参与者。谷梁高手机备忘录中记录此人言论,证实此人熟悉考验:
“心里住进另一个人,帮手”→预示意识将被异界生命体寄生
“一块儿,一股绳”→暗示所有参与者命运相连,一人失败全员受罚
“落了单没人能救”→准确描述“考验”中的孤立死亡机制
谷梁高特殊性:为何能多次接触超自然现象并存活?是偶然卷入还是被刻意引导?
专家预估:那叔(袁古志)可能为“考验”组织者,筛选并利用青少年进行某种仪式实验
警方已全面部署第十二中学食堂区域,并对袁古志常出现地点开展秘密搜查。截至目前,警方尚未锁定其行踪。
---
“面好了!”
老板的吆喝让谷梁高猛地回神。热腾腾的清汤面端了过来,他勉强地拿起筷子,思绪混乱地吃了起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