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国家和人民考验你的时候到了!
第157章 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国家和人民考验你的时候到了! (第1/2页)林彦握着电话,他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爽朗的笑声。
但笑声没有持续很久,周振邦的声音,很快再次从电话那头幽幽传来。
“好!很好!”
“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那我期待你接下来的大作。”
可就在这时。
林彦站在窗户旁,捏着电话。似乎在犹豫什么。但他沉吟了片刻后,还是低声开口。
“首长……”
“只是光靠我制作的“游戏”,真的能打赢,这场舆论战吗?”
“除了在那个世界奋战过的十万同志外……”
“其他的同胞!”
“是否只是看个热闹?”
“这段时间的热烈,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过段时间,网上的新闻,又会被哪个哪个明星出轨,睡粉,卖假货所取代?”
“我没有不相信国家,只是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
“我听人说过,西方人说死于狭隘和傲慢,大夏人说死于听天由命和漫不经心。所有的鬼都会死于绝望,只有大夏鬼死于听天由命……”
“一时的热血很简单!”
“在网上喊口号也很简单。”
“但要一直铭记很难……为了这场仗,真的付出些什么,也很难。”
电话那头沉默了半晌。
周振邦的声音,才幽幽传出。
“林彦同志。”
“说实话,未来的事不好说。”
“你制作的“赤红·金陵保卫战”在如今,大夏的老百姓心里点燃了一把火,但这把火能烧多久,是否能够变成燎原之势,还得看后续我们怎么做,怎么添柴!”
“但我可以确定的是,你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我在多年前,有一个朋友……他是个邪倭台人!”
林彦捏着电话,眼皮情不自禁的狠狠跳动了一下。
而电话那头的周振邦,像是能察觉到林彦的情绪一样,声音嘶哑。
“放心!”
“他一个明确的反军国主义者……第二次大战时期,他的祖先是在牢里度过的……他祖先是叛国者,因为非法给大夏的抗战武装提供武器……”
“很多年前,他来大夏留学,我们在燕北的图书馆相识,当时我在军校就读,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能透露的甚少,但他对此也毫不在意。他是学医的,可关于历史和时政,我俩总有共同话题……”
“有一次,他在大夏国家图书馆的二楼走廊,问了我一个问题……他问我,金陵大屠杀,被屠杀了三十万人,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他说,这不可能恰好是个整数,所以一定是个约数。问题就是怎么约的?有无明确的记录能够证明?”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震怒!”
“他娘的,你个小鬼子,竟然敢问我这种问题。”
“可当我直视他的双眼,看见的,竟然只有渴求……对真相的渴求,没有半点冒犯的意思!”
“我一时有些羞愧。”
“脸臊得通红。”
“脸红不是因为我误解了他,而是因为我无法回答他……”
“我竟无法直接回答他,这些数字是怎么统计来的。”
“我在军校,学军事运筹、学作战指挥基础、学军事信息系统,却回答不了一个邪倭台人,金陵大屠杀,三十万同胞被杀,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
“惭愧啊!”
“我只能跟他说,你可以自己去仔细去找一找史料,看看是怎么计算的。大夏国家图书馆应该就有记录……”
“随后我转身就“逃”……”
“我觉得这个“小鬼子”大概是一时兴起,想要替他的国家和民族辩解……我没法和这家伙当朋友了,我和鬼子当不了朋友……”
“可我没想到,他一周后,在大夏的国家图书馆,又找到了我,他瘦了一些,但眼睛出奇的亮!”
“他竟然跟我说,他找完史料了。按照他的估算,如果只算金陵沦陷后,屠杀的人数,应该比三十万多一些。如果计算,金陵保卫战,爆发到结束整体的话,总人数应该在四十万左右。”
“然后他问了我一个让我至今耿耿于怀的问题……”
“屠杀的记录是有的,用于统计大概人数也是足够有说明力的,为什么你们不把这些内容放进教材中?而是只写一个数字?”
“或者至少列出一个名目,让学生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去查证?以至于他觉得几乎每个大夏人说起邪倭台,都会把金陵大屠杀拿出来,却没有一个人,包括我,能够给出数字的证据?在他看来,这很不应该……”
“后来……他博士毕业,没有回邪倭台,而是去了美莉卡,而我们也再没有了联系……但是他的这个问题,每每想起,却还是让我觉得惭愧。”
“我和他就大夏的历史、大夏与邪倭台的关系和战争有过几次长聊。”
“只谈金陵大屠杀,他的总体观点是,如果一个仇恨事件被略化了,简化了,那么一定走向虚无化,没有了实际的情节,也就没有了情感具象的锚点,则这种仇恨终将沦为一个符号,从此不再具有情感效果。”
“所以,大夏人要记住金陵大屠杀,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名字一个数字上,应该有更加具体的、细节化的普及教育,否则就会淡忘、不在意。”
“在他认知中,原本按照邪倭台方面的教育,金陵大屠杀的三十万数字,是大夏出于鼓励宣扬仇恨而扩大化的结果。因此一定不会有真实的能够支撑这个数字的证据。”
“但是经过他自己的求证,发现并不是这样,是有确实的证据能够证明屠杀规模至少是三十万。”
“他因此而感到不能理解,既然有这样的证据,为什么不做普及教育?特别是当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屠杀事件,也因此而感到仇恨,却没有人能说出这个数字之外的一点点内容的时候,他感到不能接受。”
“我还记得他的原话……他质问我……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
“是啊!”
“我们怎么可以不知道!?”
“尤其是这句话,还是一个邪倭台人,在问我……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
“而我……对此,哑口无言。”
“至于当年的战争……他的总体观点大概是……
“道德和道理,这种虚妄的,但又重要的存在……是只有像大夏这么大体量的国家才能够去追求的,是很奢侈的东西。”
“对于大夏这样的大国来说……讲道德,讲道理,能够在足够大的范围,以及足够长久的时间里,得到最好的社会发展的效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