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一小时报告和菲尔兹奖候选
第254章 一小时报告和菲尔兹奖候选 (第2/2页)“怪我孤陋寡闻!洛总……洛教授您可真是深藏不露!太厉害了!我们这搞电影的跟您这一比,可真是两个世界了!”
是的,随着这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临近,每届大会举办时正式宣布的菲尔兹奖候选人名单也在上个月公开了,洛珞的名字赫然在列。
其实早在他受邀做一小时报告时,他的老师陈教授便有此猜测了。
一般来说除非年纪超过40岁,否则能做一小时报告人的,大都是菲尔兹奖,或者说高斯奖的候选之一。
果然不出所料。
因为诺贝尔奖未设置数学奖的补偿,菲尔兹奖向来有“诺贝尔数学奖”的称谓,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早已经超越学术界本身。
每四年一度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每次仅仅授予2至4名有卓越贡献的数学家,还有年纪不能超过40岁的硬性要求,单从难度而言,更甚于诺贝尔奖。
截止目前,别说像洛珞这样土生土长的华国学者有没有获奖记录了,即便是算上海外求学的大量学子,也没有一个菲尔兹奖得主。
仅有的一位便是1982年拿到了大奖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
所以,洛珞此次马德里之行的关注度在整个数学界都是空前的。
万一洛珞真的能捧回一座菲尔兹奖的奖杯,那将是华国数学界最高的荣耀,因为那不仅仅是华国数学界的首个菲尔兹奖,更是刷新了这座大奖的最年轻得主记录。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科工委、航天局,亦或者总装那边,宁可费心费力的搞什么“影卫”行动,也要保护洛珞来参会的原因之一。
尊重洛珞本人的学术意愿肯定是首要因素,但不得不说这个奖同样影响力很大。
虽然不做这个报告,甚至他本人都不出席会议,也不一定会影响奖项的评选和公布,但这意义完全不同。
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数学家,把一小时报告会作为极高的荣誉,还有那么多世界各地的学者,不远万里也要来亲眼看看。
难道论文不能看吗?
自然是现场报告和领奖的荣誉感不同,尤其是对于华国数学界来说。
如果洛珞这次真的获得了菲尔兹奖,但因为他们的小心谨慎,没有让他亲自过去领奖。
虽然对这个荣誉谈不上蒙尘或者巨大影响,只是会让本该完美的事,有了那么一丝遗憾。
张子怡脸上尴尬的红晕尚未完全褪去,看向洛珞的眼神复杂无比,混杂着震惊、些许难堪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新奇感:
“原来如此……抱歉洛总……是我太无知了。”
她的声音低了几分,显然是真的被震撼到了。
冯晓刚也没好到哪去,原本就想来套个近乎,也没指着会怎么样,毕竟他也知道洛珞和他应该是两个世界的人。
只是他没想到是这种意义上的两个世界。
角落里的秦浩不动声色地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虽然他担任的只是一个安保人员职责,对保护对象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干涉,但他十分清楚,如果洛珞没有拍戏的爱好,眼前这些人恐怕一辈子也未必有跟洛珞接触的机会。
休息厅广播适时响起,提示登机的轻柔女声打破了这微妙的氛围。
“抱歉诸位,我们得准备登机了。”
洛珞顺势起身,脸上带着温和但适可而止的微笑。
刘艺菲也优雅地跟着站起。
“哎呀好好好!不耽误您的事!”
冯晓刚立刻热情洋溢地让开路,其他人也纷纷送上祝福:
“祝您旗开得胜!”
“一定成功!”
“拿下诺贝尔数……菲……菲尔兹奖!”
看着洛珞、刘艺菲和那位气质沉稳的“助理”秦浩离去的背影,这个小型的华语电影顶尖团队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空气中弥漫的咖啡香里,似乎还残留着刚才那巨大认知冲击带来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