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20章 【未来视界】的再次预见

第320章 【未来视界】的再次预见

第320章 【未来视界】的再次预见 (第1/2页)

2007年10月8日。
  
  怀柔基地三号摄影棚内弥漫着液氮的寒雾,人造雪屑在顶光灯下碎银般倾泻。
  
  “各部门抓紧时间!”
  
  场务的大喊响彻整个基地。
  
  虽然在秋天人工制造这种冰天雪地的景象并不难,但也要看规模多大。
  
  以他们剧组的布景规模,每一天单是维持布景,消耗的金钱都是一大笔开销。
  
  距离冬天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这对于整部戏都围绕着冰雪、黑暗的《流浪地球》来说,人工制造是唯一的办法。
  
  而且即便是来到了冬天,正常室外的降雪量和外景,也完全没有办法满足剧组的需求,只能说拍摄难度和人工造景的难度会降低很多。
  
  所以剧组秋天开机,争取在明年夏天到来之前拍摄结束,以当前的拍摄进度来说,任务还是非常紧张的,毕竟这种科幻大片涉及到的远不只是演员的表演了,布景和道具的制作同样也是影响剧组拍摄进度很大的原因。
  
  布景组负责人裹着厚羽绒服匆匆跑来,递过一份刚打印的温度监测报告,哈出的白气瞬间凝结:
  
  “洛导,外部气温这几天不降反升,维持零下二十五度的液氮消耗比预估高了40%…财务那边问要不要削减造雪机组的启动时长?”
  
  洛珞没接报告,目光穿透漫天飞雪,仿佛看向某个遥远的虚空。
  
  温岚正指挥着群演在“倒塌的高架桥”模型下铺设防滑垫,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霜。
  
  “维持不变,只许加大投入,场景的布置一点折扣都不能打。”
  
  洛珞的语气十分坚定。
  
  “洛导!实景‘运载车驾驶舱’液压系统调试好了,随时可以试拍车上的颠簸戏份!”
  
  道具组也来汇报道。
  
  跟特效组一样,他们的开销同样巨大。
  
  尽管在此之前,布景和道具组都曾经问过洛珞,既然都搞出来了那么好的3D特效,怎么还对场地和道具那么严格。
  
  前者消耗的金钱动辄数以百万计,后者更是通过委托航天集团代工,才完成了初期的制造。
  
  “现实能做的好一点,特效组的压力就减轻一分。”
  
  洛珞如此回答道。
  
  相比于布景的资金投入,特效的花费还要更大,很多时候真的很难说清楚,到底是现实把东西做出来更简单,还是通过后期制作完成更省时省力。
  
  只不过,毕竟拍摄在前,如果拍摄没拍好,可以通过特效来弥补。
  
  但如果特效不理想,他们这部戏想要补拍,难度可就登天一样了。
  
  “所以,能在拍戏时自己做到最好,就不要把后背都交给别人,我相信你们。”
  
  “我们明白了,洛导。”
  
  两个组长听完都是一副备受鼓舞的样子,力求要在自己分内做到最好,不让洛导失望。
  
  “嗯,去吧。”
  
  洛珞点了点头,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其实他刚才并没有说实话,他说的原因客观存在,但绝不是他真正对道具和布景做了如此严苛要求的原因。
  
  究其根本,其实是源自一年前的一次【未来视界】的技能呈现。
  
  当时的他刚刚回国不久,一边参与着“尘埃之怒”的后续工作,一边规划着下部科幻剧本……也就是下一次触发任务和研究的方向。
  
  其实他当时是有点迷茫的,本想着随便找一个科技浓度高一些的剧本拍,能触发S级的任务就可以了,毕竟任务的方向丝毫不以他的意志,甚至剧本的意志为转移。
  
  就像《源代码》这种,满满都是量子物理,量子态意识,时空穿梭等高难度科幻内容的电影,最终居然给了他一个搞炸弹的任务。
  
  结果一部电影拍下来,量子物理仅仅是发了一篇至今还没得到论文通过消息的稿子,以及在拓扑学上稍微有了些灵感。
  
  除此之外,所有的收获都集中在那个“尘埃之怒”的炸弹上面了。
  
  妈的,这谁能想到啊。
  
  当然了,他也想过。
  
  即便时空穿梭这种高维度的科技真的存在,系统也确实可以参与进去,但他恐怕也不具备完成任务的能力。
  
  或者说,那样的理论,即便他把全部的积分都扔进去,也如同沧海一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所以,最大的概率,就是任务失败,一无所获。
  
  这么想来,还是系统更智能一些,每次任务都不会完全超出他的能力范围。
  
  只是,这样一来,任务的发展方向他就很难拿捏了。
  
  实验室空调的嗡鸣声像某种永不疲倦的金属昆虫。
  
  纸张边缘被他无意识地捏得发皱,上面是几份经过初步整理的科幻剧本纲要:
  
  一份来自某新锐编剧,灵感源于近期发现的奇特脉冲星信号,构想了人类与“沉默者文明”通过数学语言跨越星海沟通的《深空回响》——立意很高,但怎么看都像是放大版《接触》。
  
  系统会怎么扭曲它?万一触发个“破译外星数学语言”的S级任务,他拿什么去解?
  
  另一份更实际,是他自己琢磨的《地心长城》——设定在近未来,地核冷却危机下,人类倾全球之力在近地轨道建造环带粒子炮,持续轰击地核维持其运转。
  
  大场面有了,科技浓度看着也不低。
  
  但科技核心是什么?轨道炮?能源传输?哪个领域他玩得转?
  
  《源代码》的教训犹在眼前——明明披着量子态意识的外衣,硬核任务却落在了微末的纳米炸弹上!这该死的系统,奖励丰厚是真,可任务发布的方向根本是开盲盒。
  
  当时的洛珞看着实验室里那些运行的机器,忙碌的实验人员,每一道流程都是他在《源代码》里那个任务的成果。
  
  不得不承认,“尘埃之怒”确实很厉害也很有用,但他可不是奥本海默,不可能围绕这一方向进行研究,要是再搞出个什么“深空之怒”的轨道大炮,他可就无奈了。
  
  他烦躁地把这两份纲要推到一边。
  
  “难道真要再拍一次《源代码》式的套娃?”
  
  虽然当时这部戏还没有上映,但他有很强烈的信心,肯定没问题,所以拍个续集也不是不行。
  
  但这个念头依旧让他下意识皱眉。
  
  剧本游戏里循环爆炸的场景,还有那个差点掏空他积分、逼得他在控制室和行李舱来回冲刺的S级纳米炸弹任务,现在想起来还头皮发麻。
  
  那次任务最终完成的侥幸成分太大不说,即便拍第二部系统也没可能给他一个真正量子物理和量子态意识体或者“源代码系统”那样的任务奖励。
  
  搞不好又会把任务集中在他搞出来的支线剧情上,那……要不要考虑一下在支线上多做点文章呢。
  
  如果整部剧本的科技树全放在我需要的地方……
  
  洛珞不断沉思着……
  
  他需要一个足够“硬核”、科技含量极高的新剧本,一个能容纳庞杂科技树的舞台,一个让系统发布任务时更容易被“诱导”向可控方向的道具——而不是像上次那样,看似在讨论时空,结果任务落到炸药这种物理上极其危险的东西上。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烙印在意识深处那些强大的技能:【剧本文档】、【头脑风暴】、【未来视界】……每一样都是突破人类极限的钥匙。
  
  下一次S级任务的诱惑,像黑洞一样拉扯着他。
  
  视野范围内最后一份大纲标题让他目光微凝:《星穹彼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