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第一个商业聚变堆——伏羲堆
第405章 第一个商业聚变堆——伏羲堆 (第2/2页)洛珞的语气没有丝毫波澜,却带着自然的省略:
“涉及具体的核心工艺路径选择,我们已有明确的技术方向。。”
在座的几位代表对此没有任何异议或追问。
他们对此心知肚明,这场会议的主要目的并非要洛珞把家底全盘托出,而是让他们理解后续配合的重点。
洛珞的激光笔移向模型外部。
“系统集成与模块化建造,示范堆是一个整体验证平台,商业堆将拆分为核心聚变模块、能量转换模块、燃料处理模块等标准化单元,实现工厂预制、现场高效集成组装。”
“这对大型构件运输、现场高精度安装,尤其是真空密封工艺提出了极高要求,需要工信部、交通部门乃至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
他的目光扫过王怀明和张维。
“王部长,启动资金的筹措和持续投入保障,对前期研发和示范工程建设至关重要,初期投入巨大,但长期看是颠覆性的革命,一本万利。”
“张司长,配套的电力接入、电网稳定性标准升级、高温高压特种设备制造标准制定,也需要工信装备司提前介入,确保产业链协同。”
洛珞最后点了点模型的总控中心。
“智能化运维,依托盘古堆积累的海量运行数据,构建更先进的数据驱动模型,实现堆芯状态实时预测、故障智能诊断与自主调控,最大限度减少人工干预,提升安全性和经济性。”
……
沙盘切换为超导电缆结构图,细如发丝的铌锡合金在显微视图中闪着冷光。
“沪上超导材料厂需要扩产线。”
洛珞指向参数表:
“现用磁体造价占工程总成本的40%,必须通过规模化生产压价,三个月内,批量制备的临界电流密度要稳定在每平方毫米1500安培以上——这需要工信部协调稀土钇钡铜氧靶材供应,以及国家电网提供专用输变电网络测试平台。”
能源局的记录笔在纸上划出急促的沙沙声。
热能转换区的模型旋转展开,赤红等离子体与蓝灰管道交织。
“聚变产生的950℃中子流轰击液态锂铅增殖层。”
洛珞轻点中子能谱图:
“常规岛二次回路的热效率瓶颈在汽轮机,哈电集团正在改造的620℃超超临界机组是基础,但叶片材料需升级。”
一份文件放到了梁敬仁面前:
“高温镍基合金IN740H的国产化率必须提升到90%,否则工期将受制于进口配额。”
氚工厂三维透视图中,重水精馏塔与同位素分离膜层层嵌套。
“这才是命门。”
洛珞的声线陡然凝重:
“盘古堆的氚靠外部供给,伏羲堆必须自持!氚增殖包层中锂-6丰度需达95%,而辐照后含氚废气处理系统的防渗透标准。”
他并不清楚那虎视眈眈的几方,并未对他们做出太极端的反制措施,美方的想法并非独一份,而是代表了整个国际上的反应。
但他也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除了最坏的结果——彻底撕破脸外,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在各种材料上对他们进行限制。
随后他调出一组对比数据:
“要比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高出三个数量级。”
科工委的专家们交换着凝重的眼神。
随后的时间里,洛珞从理论分析,到各方面需求都讲了个清楚明白。
没有长篇大论的技术分析,没有炫技般的复杂图表。
每一段都点到关键瓶颈和协同需求,清晰明了,逻辑缜密。
那些更核心的秘密——例如“龙睛”构型真正的Q值潜力、下一次试验的跃迁目标、某些突破性的材料或控制算法——他心照不宣地留在了心里。
那不是台下这些人需要知道的,也不是这场会议需要讨论的。
那些,只能单独向那个能够撬动整个国家机器的人汇报。
“说了半天这次商业聚变堆建造的难点和需求,其实也有容易简单的地方。”
洛珞在提完所有要求后,看着台下或者紧皱眉头,或者一脸沉思的代表们,不由得轻笑一声,只见他话锋一转:
“比如这次选址上,依旧选择在舟山群岛,距离黄泽岛不远处的一座小岛——大乌山岛。”
话音一落,台下顿时有一声轻啧,是能源局的梁敬仁。
“洛总师,黄泽岛是示范堆,但商业化堆规模更大、风险更高,内陆选址不是更安全吗?而且运输也要更方便一些,还有台风、海蚀——舟山群岛的二线岛屿能扛住吗?”
洛珞闻言指尖轻点投影。
地图放大为大乌山岛和黄泽岛的并排地质断面图,岩石纹理清晰的交织着。
“这两个岛同属华夏陆架刚性基底,三年前选黄泽岛,地质工程就确认了其稳定性,大乌山岛地质数据已由华核集团复核——震波抗性9级,基岩硬度与黄泽岛一致。”
吴志鹏赶紧点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屏幕投影再次切换成新岛三维模型。
梁敬仁的考虑不无道理,但洛珞坚持选择大乌山岛,当然是跟黄泽岛一样的原因,而且现在还要多了几条更充分的理由。
投影骤变为海图,红蓝航线如筋脉般连接舟山本岛、黄泽岛和大乌山岛。
“再看材料输送。”
洛珞放大一条航道,是熟悉的深水路线:
“示范堆建设时,杜瓦容器、超导磁体走这条水道:千吨部件由重工货轮运输,码头吊装方案现成,大乌山岛的位置,航程只比黄泽岛远20海里——所有运输船稍作改线,就能复用,省两年工期和70%物流成本。”
这就不知道要省下多少事,而且安保体系也能平移!从022艇巡逻网格到岸基雷达序列,铁丝网感应区、双门禁系统、数据黑匣子协议……全是现成的模块。
没有给谁再质疑的机会,这个位置是他和领导共同商议出来的,当然不需要任何人同意,他也只是出于尊重才解释了一下,但也仅此而已了。
“示范堆证明了路是对的。”
洛珞总结,目光沉稳:
“商业化的核心在于工程的规模化、成本的极端控制以及全产业链的高度协同,我将在后续提交完整的路径规划与技术白皮书,里面会包含更清晰的阶段性目标和各部门的具体任务清单。”
“至于这个我国首个商业化的聚变堆,我将之命名为——伏羲堆。”
此话一出台下顿时一阵惊讶,盘古劈开混沌,伏羲执掌文明……洛珞这是打算把聚变工程续写成创世史诗的节奏。
而台上的洛珞则是继续说道:
“今天,是希望诸位理解,盘古堆之后,伏羲堆的建造将是一个庞大无比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体系的支撑。”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每个人都从洛珞简洁而充满力量的话语中,感受到了那扑面而来的时代浪潮的分量。
他不是在请求支援,而是在布置一项关乎国运的重大使命。
那份从容和笃定,甚至让他们暂时忘记了眼前这位总师只有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