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有些事不能让
第280章 有些事不能让 (第2/2页)赵元佐一听,来了兴趣:“详细说说。”
刘清明拿出几份材料,给赵元佐和于锦绣各发了一份,自己则在一旁解说:“我们乡除了靠山的几个村子,别的地方都不缺水源,这些地方可以进行小龙虾养殖试点。我打算请搞得好的兄弟地区的技术员来指导我们。”
两人在省长下乡时都吃过小龙虾,印象不错。
赵元佐问:“销路能解决吗?”
“问题不大。我联系了林城和省城的一些餐馆,他们对小龙虾的前景比较看好,希望能有稳定的货源。目前省内想搞这个的地区还不算多,我们可以抢占先机。”
赵元佐指了指材料:“你这上面又是板蓝根又是梅花鹿的,什么情况?”
“这是针对苍云山周边几个村子制订的方案。板蓝根是一种中草药,我在山上看到了不少野生的,如果条件合适,我想让村民开展生态种植,为制药厂提供原材料。”
于锦绣插话:“梅花鹿是国家保护动物吧,我们能养?”
“梅花鹿的人工养殖,国内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刘清明说,“我约了农科院的技术人员,这两天可能就会到,他们先实地考察,看看究竟行不行。如果可行,这是一条很好的路子。”
赵元佐合上材料:“辛苦乡长了。我看这些路子可行,到时候我们上会讨论一下,就照你说的执行吧。”
刘清明感谢了他的支持,话锋一转:“我收到一个消息,我们乡可能马上就要免除农业税了。”
赵元佐和于锦绣同时一惊一喜。
于锦绣是喜,赵元佐则吃惊地问:“消息可靠吗?”
“八九不离十,文件可能很快就会下来。这事我昨天也向汪市长汇报了,市里应该也会有所准备。”
于锦绣喜上眉梢:“太好了!这样一来,村里的工作就好做了。”
赵元佐却没有她那么高兴,他皱着眉:“乡里还指望着这点收入呢,这可怎么好?”
刘清明安慰他:“书记,我已经想好了。咱们乡和河口乡是帮扶对子,我们有困难,可以先找他们应个急。我答应了祁乡长,和他们共同开发苍云山的煤矿,他们帮我们解决今年的财政,就算是借,应该问题不大。”
赵元佐的脸色稍霁:“那行吧。你先联系一下祁乡长,尽快把这事落实。不然年底发不出工资,干部群众都会有意见。”
“不管怎么样,先把教师工资解决,”刘清明说,“等希望小学建成,咱们找不到老师,那不是白瞎了。”
赵元佐又犯愁了,就算建了新学校,哪有老师愿意来。
“太难了,”他摇摇头,“我们云岭乡从五年前就打报告,市里说,批给你们,人家也待不住,那不是白给?一直没给咱们批。”
“不批更没人来了。”刘清明说。
于锦绣也说:“是啊,我娘家堂妹,师范毕业,分到咱们乡,她宁可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留下来,收入太少了。”
“师范生怎么可能没编制?”刘清明不解。
赵元佐说:“不是师范生没编制,是我们乡没编制给人家,人家怎么可能来。”
“如果我能给她弄到编制,她愿意来吗?”刘清明问。
于锦绣立刻说:“那肯定愿意啊!咱们小学七八个老师,一共两个编制。前两天我去看了王校长,他说又有两个老师打了报告要辞职,实在是待不下去了。”
刘清明看了看两人,慢悠悠地说:“于委员,你去跟王校长讲,名额我来弄。先弄一个,让老师们都安安心。我保证,两年之内解决他们的编制问题,两年以后,如果他们还想走,我们绝不强留。”
赵元佐的身体猛地坐直了:“刘乡长,你真能弄到编制?”
“有希望,”刘清明说,“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我们申请的编制是戴帽子的,是不是更容易批?”
赵元佐皱眉:“那有什么用?”
于锦绣不解:“什么是戴帽子?”
“就是定点、定人、定岗。如果她想走,编制得留下。”刘清明解释道。
于锦绣说:“那有什么问题?有编制就是铁饭碗,谁会不愿意?”
刘清明看向赵元佐:“赵书记的意思呢?”
赵元佐摆摆手,有些敷衍地说:“你要是真能弄来,也不错。”
“那我可真去弄了。”刘清明说完,给了于锦绣一个示意。
于锦绣马上会意,站起身说:“我这就去跟王校长说。”
两人离开书记办公室,于锦绣悄声说:“乡长,你是不是打了埋伏?”
刘清明说:“聪明,我已经拿到编制了,就是想试试,看看他的反应。”
于锦绣说:“赵书记有个本家侄子,高中毕业一直呆家里,他就想给他侄子谋个差事,要是教编那不得抢破头,幸好你没拿出来。”
刘清明笑了笑:“现在拿出来,他也不一定看得上了。”
于锦绣想了想,抿嘴一笑说:“刘乡长,你真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