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4章 从坞堡到县域的过渡
第一卷 第24章 从坞堡到县域的过渡 (第1/2页)秋收的喜悦尚未散去,一股无形的张力已在罗氏坞堡的上空悄然凝聚。
罗辰并未沉浸在暂时的胜利中。他很清楚,那枚“都尉”铜印,既是护身符,也是催命符。
它赋予了罗氏合法的身份,也意味着罗辰必须在刘表的注视下,将这片混乱的土地真正地纳入掌控,否则,这“合法”二字便会成为州牧府随时可以收回的恩赐,甚至是问罪的由头。
议事厅内,灯火通明。一张巨大的麻布地图铺在长案上,上面用深浅不一的墨迹,标注着坞堡、村落、河流与山脉。
这已不是当初那张仅限于罗氏周边的草图,而是囊括了方圆百里的详图。
“休若,你看。”罗辰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个大圈,将十几个村落都圈了进去,
“我们现在是官,不再是匪。这圈里的土地和人,名义上都归我们管。但实际上呢?”
荀衍的目光顺着他的手指移动,神色凝重:
“实际上,除了我们脚下这片地,其他村落仍是各自为政。大点的村子有豪强把持,小的村子被地痞无赖盘剥。他们敬畏我们的武力,却未必认同我们的治权。政令不出坞堡,这都尉之名,便是空的。”
“没错,空心大树,风一吹就倒。”
罗辰收回手,指节轻轻叩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所以,我们得把这颗树填实了。第一步,就是要把我们的规矩,立到这圈里的每一个角落。”
荀衍微微颔首:
“主公所言极是。衍以为,当设‘三曹’,以立根基。
其一,功曹,主理人事考核、官吏任免,当由主公亲自掌管,确保权力核心不失。
其二,户曹,清丈田亩,登记户籍,此乃税赋、征兵之本,万不可乱。
其三,仓曹,掌管钱粮出入,物资调度,乃我军民生计之源。”
罗辰听着,眼中露出赞许。荀衍的构想,已经是一个县级行政机构的雏形了。
“好!就依休若所言。功曹我亲领,户曹、仓曹,便由李束兼领主簿,再从降卒和流民中挑选识字的文吏辅佐。人手不够,就从头教。”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锐利起来:
“但规矩要立起来,光靠嘴皮子和几张文书可不够。得让他们看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命令很快下达。
三日后,陈虎亲率新军五百人,以“清剿匪患,安抚乡里”的名义,开始对辖区进行武装巡视。
队伍不再是之前那般松散的联盟军,而是队列严整,令行禁止的钢铁洪流。
他们不入村,只在村外大道上操练、扎营,那整齐划一的脚步声,响彻云霄的呼喝声,本身就是一种最直接的威慑。
大部分村落的里正、豪强都识趣地备上酒肉,前来拜见“罗都尉”的兵马,表示愿意听从调遣,缴纳赋税。
罗辰的命令是,税只收一成,远低于官府的三成,且所得税款,承诺用于修缮水利、维护地方治安。这般仁政,让许多饱受盘剥的村民暗中叫好。
然而,总有那么些自以为是的地头蛇。
在距离坞堡三十里外的王家村,村中豪强王老寡,仗着自己养着百十号家丁,族人众多,又与邻县的官吏有些不清不楚的关系,便没把罗辰这个“毛头小子”放在眼里。
陈虎的队伍开到村外,他非但不出迎,反而紧闭寨门,一副拒不合作的架势。
“告诉那个姓罗的小子,我王家村的税,只交给朝廷,他一个乡下都尉,算个什么东西!”
王老寡站在寨墙上,冲着前来交涉的罗氏士兵高声叫嚷,引得他手下的家丁一阵哄笑。
消息传回,陈虎气得脸色铁青,当即就要下令攻打。但随军的军法官——一个从降卒中提拔的、曾经当过县尉手下小吏的中年人,拦住了他,并立刻派快马将情况报给了罗辰。
罗辰的回复只有一张纸条,上面八个字:“杀鸡儆猴,收其粮,散其财。”
陈虎看到纸条,咧嘴一笑,那笑容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森冷。
他不再派人交涉,而是直接命令五百新兵在寨外列阵。没有劝降,没有叫骂,只有一片死寂。
王老装腔作势了半天,见对方毫无反应,心里反倒有些发毛。
他寨子里的家丁,平日里欺负乡邻还行,哪里见过这等阵仗。
那沉默的军阵,像一头择人而噬的猛兽,散发着冰冷的杀气。
午时三刻,陈虎缓缓举起右手,猛地劈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