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民心所向
第161章民心所向 (第2/2页)目之所及,黑压压全是人头。从宫门前的汉白玉广场,一直延伸到远处的街巷,望不到尽头。男女老幼,士农工商,穿着各色的衣衫,如同汇成了一片沉默而汹涌的海洋。没有人喧哗,只有一种压抑的、沉重的呼吸声汇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声浪。
看到帝后出现在城楼之上,人群出现了一阵骚动。前排的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一个青年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举起手中粗糙的万民伞,或是捧着自家鸡下的蛋、新蒸的馍馍、甚至只是一块干净的粗布,声音哽咽却奋力高呼:
“皇后娘娘!留下吧!您是我们的活菩萨啊!”
“娘娘!没有您教我们种新稻,我们一家早就饿死了!求您别走!”
“娘娘!是您让俺娃能去义学读书识字!俺们舍不得您啊!”
“娘娘!留下!留下!留下!”
起初只是零星的声音,很快,这声音如同星火燎原,汇聚成一股磅礴无比、直冲云霄的声浪!
“皇后娘娘留下!”
“皇后娘娘留下!”
“皇后娘娘留下——!!!”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震得城楼上的琉璃瓦似乎都在轻轻作响。无数双眼睛仰望着城楼上那抹纤细的身影,充满了真挚的、毫不掩饰的依恋与恳求。有人磕头,有人抹泪,有人将自家最珍贵的东西高高举起,只想让他们的皇后娘娘看到。
毛草灵站在城楼边,俯视着下方那一片由最朴素的民心汇聚而成的海洋。寒风拂起她的鬓发,吹得她衣袂飘飘。她看着那些布满风霜的脸庞,那些充满渴望的眼睛,听着那震耳欲聋的、发自肺腑的挽留之声……
十年来的点点滴滴,如同走马灯般在她眼前飞速闪过。初来时的惶恐,适应后的努力,推行新政时的艰难,看到百姓生活改善时的欣慰,与皇帝并肩作战时的默契……这片土地,这些人,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与她血脉相连。
她不是真正的唐朝贵女,她来自另一个世界。但在这里,她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找到了被需要、被深爱的感觉。这声声泣血的挽留,比任何华丽的辞藻、任何利益的权衡,都更具有冲击力。
她的眼眶瞬间红了,温热的液体不受控制地涌了上来,模糊了视线。她用力咬着下唇,才能不让那哽咽冲破喉咙。她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皇帝。
皇帝也正看着她,他的眼中同样翻涌着剧烈的情绪,有震撼,有感动,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和复杂。他伸出手,紧紧握住了她冰凉微颤的手。他的手心温暖而有力,传递着无声的支持。
他向前一步,运足了中气,声音如同洪钟,压过了下方的声浪,清晰地传遍广场:
“朕的子民们!”
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无数道目光聚焦在皇帝身上。
“尔等之心,朕与皇后,已深知!”皇帝的目光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语气沉痛而坚定,“皇后于乞儿国,功在千秋,德泽万民!朕,与尔等一样,绝不愿皇后离去!”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高昂,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朕在此,向尔等立誓,亦向天下昭告!朕,绝不会迫于任何压力,将朕的皇后,将尔等爱戴的国母,拱手让人!此事,关乎国体,更关乎朕与皇后之情谊,关乎我乞儿国上下之民心!朕,定会竭尽全力,护皇后周全,保我国祚安宁!”
“陛下万岁!皇后娘娘千岁!”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下一刻,排山倒海的欢呼声如同惊雷般炸响,直冲九霄!百姓们激动地磕头,相互拥抱,泪流满面。皇帝这番表态,无疑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
毛草灵看着下方欢腾的人群,感受着皇帝手中传来的坚定力量,泪水终于滑落脸颊。但那泪水中,不再仅仅是感动和悲伤,更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一丝破开迷雾的决断。
民心所向,便是她心之所安。
然而,在这滔天的民意背后,毛草灵敏锐地注意到,在广场边缘,一些穿着打扮明显非乞儿国本土人士的人,正冷眼旁观着这一切,随后悄无声息地退入人群,消失不见。那是唐朝使团的人。
他们的眼神,冰冷而充满算计。
毛草灵的心,微微沉了下去。她知道,皇帝的誓言和百姓的挽留,只是表明了态度。真正的风暴,恐怕才刚刚开始。唐朝绝不会轻易放弃,接下来,等待她和乞儿国的,将是更为严峻的考验。
她反手握紧了皇帝的手,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而清澈。
(第161章民心所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