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民心所向,情归何处(续1)
第163章民心所向,情归何处(续1) (第1/2页)露台下,万民的目光如同灼热的星辰,汇聚在毛草灵身上。她挥手的动作,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激起的不是涟漪,而是更深沉的寂静。这寂静中蕴含的力量,几乎要将她吞噬。
她转身,离去,每一步都踏在无形的刀刃上。宇文昊伸出的手悬在半空,最终缓缓落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没有阻拦,只是凝视着她消失在阶梯尽头的背影,那双深邃的眸子里,翻涌着帝王的权衡与男人隐秘的痛楚。
回到凤栖宫,宫门在身后沉重合拢,隔绝了外界山呼海啸般的声浪,却隔绝不了那无形的压力。毛草灵背靠着冰凉雕花的宫门,缓缓滑坐在地,玄色斗篷散开,如同折翼的凤。强撑的镇定瞬间瓦解,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泪水再次无声涌出,砸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
“娘娘!”贴身侍女云裳快步上前,见她如此模样,心疼得眼圈也红了,连忙蹲下身想扶她,“地上凉,快起来。”
毛草灵摆了摆手,声音沙哑:“让我……静一静。”
云裳不敢违逆,只得退到一旁,担忧地守着她。
脑海中,是百姓们跪伏的身影,是孩童稚嫩的挽留,是老兵浑浊的泪水,是商人激动的呼喊……那一张张面孔,与记忆中长安的繁华街景、父母模糊的容颜(尽管是这具身体原主的父母,但十年的记忆融合,早已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大唐使者带来的那份沉甸甸的家书交织碰撞。
“灵儿吾儿,见字如面……一别十载,为父鬓角已霜,汝母思女成疾,日夜垂泪……今上隆恩,许你归国,封赏尊荣,以慰汝多年辛劳,亦全我本家骨肉团圆之盼……望儿慎思,勿负皇恩,勿忘根本……”
“根本……”毛草灵喃喃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涩。她的根本究竟在哪里?是那个只存在于记忆和书信中的大唐毛本家,还是这个她亲手参与建设、倾注了十年心血与情感的乞儿国?
“娘娘,”云裳小心翼翼地开口,递上一杯温热的参茶,“早朝时辰快到了,陛下那边……”
毛草灵深吸一口气,用袖子用力抹去脸上的泪痕。她知道,软弱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她站起身,尽管脚步还有些虚浮,但脊背已然重新挺直。
“更衣,上朝。”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鸦雀无声。龙椅上的宇文昊面沉如水,目光扫过下方,最终落在空置的凤座之上,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
当内侍高唱“凤主驾到”时,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投向殿门。
毛草灵身着正式的凤纹朝服,头戴珠冠,一步步走入大殿。她脸上施了薄粉,遮掩了哭过的痕迹,但眼底那份无法完全隐藏的疲惫与挣扎,却让熟悉她的大臣们心中各有计较。她平静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座位,步履沉稳,仿佛清晨露台上那个情绪失控的女子只是幻影。
“臣等参见凤主!”百官躬身行礼。
“众卿平身。”毛草灵的声音透过珠帘传出,带着一贯的平静,听不出波澜。
宇文昊看着她,试图从她脸上找出些许端倪,却只看到一片近乎淡漠的镇定。他心中莫名一紧,这种失控的感觉让他极其不悦。
早朝开始,各部大臣依次奏报政务,内容涉及春耕、漕运、边关防务等等。往日的朝会,毛草灵时常会就具体事务提出见解,与宇文昊或有商议,或有争论,君臣相得,效率极高。但今日,她始终沉默,只是静静地听着,目光落在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神游天外。
这种异常的沉默,让整个大殿的气氛更加诡异。大臣们奏事的声音都不自觉地低了几分,眼神时不时偷偷瞥向凤座。
终于,当户部尚书奏报完今年的税收预估后,宇文昊开口了,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凤主对此有何看法?”
毛草灵缓缓抬眼,隔着珠帘与他对视:“陛下圣心独断即可,臣妾并无异议。”
轻飘飘的一句话,却让宇文昊的心猛地沉了下去。她用了“臣妾”,而非往日商讨政务时更随意的自称。她在划清界限?还是在表达某种无声的抗议?
没等宇文昊再说什么,礼部尚书出列,躬身道:“陛下,凤主。大唐使者已在驿馆等候两日,关于……关于迎请凤主归国之事,不知陛下与凤主,作何决断?使者希望能得一个明确的答复,以便回禀唐皇。”
此言一出,大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心知肚明,这才是今日早朝真正的核心。
宇文昊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再次看向毛草灵:“凤主之意呢?”
他将这个最棘手的问题,直接抛给了她。他要亲耳听她,在满朝文武面前,做出选择。
毛草灵放在膝上的手,指尖微微蜷缩。她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有关切,有审视,有担忧,也有幸灾乐祸。她缓缓站起身,珠帘晃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回陛下,”她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大殿中,“大唐使者远道而来,代表的是唐皇陛下与故国的一片心意,臣妾感激涕零。”
她先定了基调,表达了对大唐的尊重,这让一些原本担心她会断然拒绝、激化矛盾的老臣稍稍松了口气。
“然而,”毛草灵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殿中文武,“臣妾自入乞儿国,已逾十载。蒙陛下信重,委以辅政之责,与诸位同僚一道,为我乞儿国百姓安居乐业、国势蒸蒸日上而殚精竭虑。这十年来,臣妾目睹边关安定,商路畅通,学堂兴起,仓廪渐丰……此间一草一木,一朝一政,皆浸透臣妾之心血,承载臣妾之情感。”
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将十年来的点点滴滴铺陈开来。不少大臣回想起这十年的变化,纷纷动容点头。
“今日清晨,宫门外万民挽留之声,想必诸位大人亦有耳闻。”毛草灵继续说道,语气中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但她迅速控制住了,“百姓之心,质朴而真诚。他们挽留的,并非只是一个‘凤主’的名号,更是这十年来,他们亲身感受到的安定与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