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夜风中的呜咽
第104章 夜风中的呜咽 (第1/2页)瀚海领的新城虽然只有一个框架,但对于这批奴隶的住所,早早就在城市中规划好了位置,并且抢在奴隶到达之前,完成了基本的建设。
搭建什么窗明几净的房屋肯定不现实,这一片的奴隶居所,采用的是传统的“沙窝子”的做法。
瀚海城的东北角,有一个大型的沙丘缓坡,这片区域被特地框进了城市范围内,就是因为在当前阶段,沙丘可以有效的阻挡风沙,为坡下的住所提供庇护。
在沙民们的指导下,半人马和大地精劳工挥汗如雨,在地面上挖出了深约两臂的圆形坑穴,坑壁倾斜,并由食人魔对洞壁施加了硬化术,完成了简单加固。
坑道内用胡柳木搭建起简单的骨架,顶部以沙地灌木的枝丫编织成屋顶,再铺上一层草席或者毛毡。
上面再敷设三十厘米厚的沙土,淋湿,拍紧,晒干,形成一片硬壳隔热层。
入口处做成下沉式通道,挂上双层毛毡的门帘,这就成了一个半地下的沙窝居所。
根据领主指示,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障居住环境的舒适。
老沙民们为此倾囊相授,比如在每个沙窝外面,都挖出了沙粒引流沟,避免流沙压垮屋顶,或者灌入室内。
比如在屋顶两侧有可封闭的通风孔,白天合拢防晒,夜间散热通风。
领主还额外下令,在沙窝居住区的外围,设置了公共厕所,污水通道和垃圾站。
沙民大长老拄着那根上品红杨木的手杖,绕着沙窝聚集区看了一遍又一遍,发出啧啧的感叹。
这种规格的沙窝子,放我们那都是最好的甲虫猎手才能住的着,现在拿来给奴隶住,造孽哦!
然后转身进了自己位于东南硬地之上的土坯房。
爷们对领地有贡献,现在住地上啦!
至于那些奴隶,你们能来到瀚海领工作,那已经是消耗了几辈子的运气,好好工作,努力积攒功德吧!
七曜花环商行倒是没有坑人,此次带来的确实都是品相不错的青壮年奴隶。
经过了在沙漠中的长途跋涉,多少都有些虚弱,不过经过了短暂的休整和充分的食物补充之后,奴隶们很快恢复了元气。
开始积极投入到瀚海领的生产活动中去。
这一批奴隶中,七成是人族,三成是半兽人,牛头人和半人马这种精品,那是一个都没见。
人族奴隶之中,又有三成带有家属,而且基本都是中年和青年妇女加上七八十来岁的孩童。
没有老人,也没有婴儿。
这并不是商行照顾瀚海领,要把老幼带过沙漠,保着他们不死的费用比他们本身那点微不足道的价值更高,属实是没有那个必要。
和前面的各批次领民一样,新来的奴隶从惶恐不安,到踏实干活,只用了一顿饭的时间。
领主说好好干活,吃饭管饱,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就在当晚,领主陈默结束了一次修炼,步出自己的临时行营,一股莫名的激动涌上心头——这是他的城市人口,首次突破千人的历史性时刻!
“大刘小马,跟我去沙窝子那边看看!”
领主忠诚的牛马卫队全副武装,趁着有些昏暗的月光,护卫着领主向城市的东北方向行去。
在沙窝子前面的广场上,安装了一只户外照明的大号LED太阳能灯,晚间会自动点亮,将广场照的一片通明。
这前所未见的奇景,吸引了许多好奇的奴隶聚集于此。
成人们坐在沙场边缘,相互交流着昨日的艰辛,今天的饱腹,和明日的憧憬。
没心没肺的孩子们吃饱了饭,似乎已经从之前的苦难日子中解脱了出来,露着黑乎乎圆滚滚的小肚皮,在灯光下追逐嬉戏,玩着旁人看不懂的小游戏。
妇人们借着这免费的灯光,利用起晚上的时间,把破破烂烂的衣裳拆拆补补。
奴隶们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一盒针线,往往就是他们家庭中最贵的财产。
陈默没有让卫队惊动人群,而是站在黑暗中静静地观望,这一刻,他仿佛回到了那个蓝星东夏的南方小镇。
虽然这里没有广场舞,没有路边摊,没有霓虹闪烁,没有车来车往,但总算是有了一丝久违的人间烟火气。
然后下一秒,陈默就瞪大了眼睛。
一个穿着巡防队制服的家伙,带着一脸餍足的得意笑容,从一个前排的沙窝子里钻了出来。一边走一边漫不经心地提拉着裤子。
在他身后的门洞内,一个衣衫凌乱、身影踉跄的奴隶妇女,正慌乱地、跌跌撞撞的,用身体堵上了那道薄薄的毛毡门帘。
陈默只觉得一股鲜血涌上了头颅,冲的自己微微眩晕。
他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他也知道这种事情,在这片大陆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甚至,在蓝星的那片土地上,也司空见惯,只是寻常。
或许最大的区别,仅仅是在西为詹姆斯岛,在东为天上人间。
有些是威逼利诱,有些是心甘情愿。
嗯,仅此而已。
但是此刻,他完全无法接受,就在自己满心欢喜,迎来了领地大发展的里程碑,期待着步入新时代的第一天,就亲眼目睹这样的场景。
陈默咬着牙,一字一顿的指向那个家伙:“把那个混账,给我,揪出来!”
牛头人率先冲了进去,炸开了一片惊恐的喊叫。
半人马小队散开封锁了现场,发出高声的呼喊,“所有人原地不动!双手抱头!等待领主大人的命令!违令者,杀!”
几分钟后,执政官赫兰气喘吁吁地赶到现场,额角渗汗。
又过了一会儿,沙民大长老,唐斯大法师,林恩卫队长等等领地高层,全部神色仓皇,疾奔而来。
领地的中高层全部到齐,在灯光下,参见了他们这位脸色铁青的领主大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