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 104相处

104相处

104相处 (第1/2页)

刘裕收到刘义真回信时,已经是十一月了。
  
  对于刘义真提出让刘道怜复镇荆州的想法,刘裕犹豫一番后,终究是同意了。
  
  说到底,荆州虽然重要,但也不及京口武人。
  
  与其把自己的基本盘交给弟弟,当然不如交到未来的继承人手上。
  
  别的帝王或许会担心被儿子夺权,可刘裕不会,如果儿子真的有能力,有威望把他架空,想必他做梦都会笑醒。
  
  彭城,宋公府。
  
  请以刘道怜为荆州刺史的奏疏还没被送走,听说消息的宋国太妃萧文寿就把刘裕叫了回来。
  
  “寄奴,你与二郎是同甘共苦的兄弟,如今他也老了,我们母子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了,为何不能让他来彭城,非得去那江陵。”萧文寿说罢,抹起了眼泪。
  
  刘裕的生母赵安宗因分娩后患病而去世,父亲刘翘请不起乳母,恰逢赵安宗的姐妹当时生了刘怀敬,所以才将刘裕寄养在了姨母家。
  
  等年岁稍长,还是把刘裕接了回来。
  
  刘翘在第三子刘道规出生后不久便过世了,刘裕当时只有八九岁,萧文寿一手拉扯兄弟三人长大,吃了很多苦,刘裕也非常敬重这位继母,年轻时便以孝顺闻名乡里。
  
  如今哪怕贵为宋公,每天也要向萧文寿请安问候。
  
  萧文寿已经七十五了,看她老泪纵横,刘裕心里也有些酸楚,以萧文寿的年纪,刘道怜这一走,说不定就是永别。
  
  “母亲,我们本是贫苦出身,宗亲之间,很少有能够担负重任之人,你的孙儿们又年幼,若使他们镇守荆州,难免大权旁落,孩儿能信任的,唯有二郎而已。”
  
  刘裕走近了,跪在萧文寿的膝前,继续劝慰道:“母亲若是思念二郎,孩儿可以自请南下,朝见天子,奉母亲往建康团聚。”
  
  原时空中,萧文寿在刘裕称帝后,想让刘道怜担任扬州刺史,其实也只是希望儿子能够陪在身边。
  
  对于一个妇人来说,继子的陪伴,当然比不得亲生儿子。
  
  然而,刘裕孝顺归孝顺,但并非愚孝之人。
  
  他也不是曹操,宗族内部有一群可以信任的能人。
  
  刘道怜来彭城,帮不到刘裕什么,留在建康,也纯属浪费,正如刘义真所言,不如让刘道怜复镇荆州,也免得刘道怜都督京口武人久了,威望日隆,将来生出祸患。
  
  毕竟在古代,除了父子相继,也有兄弟相承的说法。
  
  萧文寿看着刘裕长大,很了解这个继子,既然刘裕没有一口答应下来,那么无论自己怎么说,他都不会改口:“也罢,就照寄奴说的做。”
  
  刘裕往建康朝见天子,其实也不完全是为了萧文寿。
  
  新君登基,他这位宋公、相国于情于礼,都得往建康走一趟。
  
  同时也顺道把刘义符与司马茂英的婚事操办了。
  
  数日后,信使快马加鞭,把刘裕的奏疏与南下的消息带来了建康。
  
  尚书台。
  
  刘义真看罢信件,对刘义隆道:“父亲要来了。”
  
  刘义隆如今跟着刘义真在尚书台观政,他不像刘义康一般,没有半点基础。
  
  在彭城时,就以读书为乐,原时空中,他曾自夸:吾少览篇籍,颇爱文义。
  
  也确实留下了许多诗歌散文。
  
  前些日子,刘义隆主动找到刘义真,请求来到尚书台,学习如何处置政务,也是在为将来做准备。
  
  刘义真答应了他,也觉得将来兄弟、子侄在受到重用前,都必须先经历一段观政期,以培养实务能力,一如明代的进士观政制度。
  
  免得有人到了地方,只知书中的大道理,却不知道该如何治理百姓。
  
  刘义隆听说刘裕要来,也带了点喜悦,因为刘义真的关系,刘裕对他的态度缓和了许多,刘义隆虽然依旧得不到宠爱,但也不再惧怕父亲。
  
  “阿兄,父亲何时能来?”
  
  “应该会在年末。”
  
  刘裕入朝,无疑是一件大事,需得安排妥当了留守事宜,以及确定随从人员,护卫的军队,才能启程。
  
  又加之刘裕提起太妃萧文寿也将一并南下,老人家受不了舟车劳顿,队伍自然就走得慢。
  
  刘义真说罢,把信转交给了刘义隆,说道:“父亲同意了由叔父外镇荆州。”
  
  刘义隆大喜过望,他还一直担心刘裕执意让自己前往江陵。
  
  低头看着来信,这封信虽然是写给刘义真的,但刘裕也在信里询问了刘义符、刘义隆、刘义康的现状。
  
  刘裕仅仅只是捎带问了一句刘义隆,便让他有些心花怒放。
  
  “阿兄,我想自己回一封信,告诉父亲这段时间观政的心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