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父子重逢
106父子重逢 (第2/2页)待刘裕的马车驶近了,兄弟三人上前跪拜行礼:“孩儿拜见父亲。”
自有亲随为刘裕掀开车帘,刘裕走出车厢,满面慈容:“地上冷,都起来吧。”
待三兄弟站起身,刘裕替他们拍打衣帽上的积雪,又是一番父子间的问答,这才前去慰问朝臣。
因为天气太冷,刘裕也不可能在覆舟山下久做停留。
简短地安抚了几句后,刘裕回到马车上,并朝着刘义真招手:“车士,上来,为父有话与你说。”
刘义真答应一声,连忙跟进了车厢。
刘义隆则带着刘义康坐上了兄弟三人来时的马车。
队伍缓缓开动,车厢内,刘裕向刘义真诉苦:“我欲都洛阳,奈何群臣皆不从。”
刘裕口中的群臣并非东晋官员,而是宋国官员。
刘义真没想到刘裕是要跟他提迁都的事情,但转念一想,建康确实不适合作为都城,这地方的位置太偏了。
此前为了推行度田收租制,由张邵主管度田,江东地区的田亩已经丈量完毕,而远一些的地方,譬如川蜀,因为收到政令不久,如今也才刚刚开始。
这也是朝廷设在建康的弊端之一,关中、蜀中与建康的距离太过遥远,政令无法做到及时通达。
即使有事,也难以干涉。
所以洛阳作为大一统王朝中心位置的区位优势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问题是,东晋并非大一统王朝,洛阳属于边陲。
明朝时天子守国门,好歹设有九边重镇拱卫北京,还有长城作为屏障,而洛阳面向河东、河北,却无险可守,枯水期魏军甚至能够涉马渡河,别说群臣不答应,刘义真也不会赞同。
将来北伐时,主力攻河北,则河东之敌可入侵洛阳京畿。
主力攻河东,河北之敌亦然。
总不能放着国都不管,执意进攻敌国。
如果同时进攻河东、河北,便是犯了隆中对的错误。
伟人曾经评价诸葛亮: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
如今河东、河北隔着一座太行山脉,根本就做不到遥相呼应,更遑论密切配合,倘若同时出兵,只会被人逐个击破。
刘义真思索片刻,组织了语言后,劝道:“父亲,洛阳与魏人仅一河之隔,黄河不是长江,并非天险,洛阳直面魏人的威胁,若是执意定都于此,势必京畿不宁,孩儿以为永嘉旧事在前,父亲不可不察。”
洛阳位于盆地,地形险要,东、西、南三面都有雄山险隘,偏偏就是对北面的河东、河北不设防。
西晋永嘉年间,汉赵三次从河东进攻洛阳,几乎畅通无阻,黄河根本就起不到阻碍匈奴人南下的作用。
将来魏人骑兵南下,即使一时难以攻取洛阳,但只是在京畿地区搜刮一圈,或者是惊扰皇陵,都会带来恶劣的政治影响。
刘裕闻言,沉默不语,他想要定都洛阳,是为了方便自己将来亲征,但如今所有人都不认同,刘裕也只得再次打消这一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