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老鼠乌托邦——25号宇宙的结局
第226章:老鼠乌托邦——25号宇宙的结局 (第2/2页)正式名称为“25号宇宙”的实验,初衷是创造了一个没有饥荒、没有疾病也没有天敌的完美世界。
然而,其结果却并非田园牧歌式的繁荣,而是一副文明从鼎盛走向自我毁灭的诡异图景。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动物行为学家卡尔霍恩启动了他最为极端的实验。
他建造了一个巨大的鼠笼,即“25号宇宙”,这是一个设计精巧的堡垒,其唯一的目标就是满足居住者的所有生存需求。
无限供应:食物和水通过漏斗系统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绝对安全:没有天敌的威胁,温度恒适,环境定期清理,杜绝了瘟疫的可能。
舒适居所:空间充足,材料柔软,足以容纳数千只老鼠舒适的生活。
实验起始于4对健康的老鼠。
在卡尔霍恩的设想中,这个天堂般的环境理应让种群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直至达到空间的物理极限。
然而,实验的走向彻底偏离了预期。
唯一的限制,无法扩张的物理空间,最终成为了引发精神崩溃的触发器。
卡尔霍恩将“25号宇宙”的命运清晰地划分为四个阶段,如同一个文明的生命周期。
一阶段:开拓与适应。最初的4对老鼠如同拓荒者,探索新世界,划分领地,建立家庭,一切井然有序,种群缓慢增长。
二阶段:指数级增长。数量大约每55天翻一番,社会结构稳定,雌鼠正常哺育后代,行为模式健康,此时的天堂似乎名副其实。
三阶段:停滞与崩溃。当数量达到约600只时,转折点出现了,增长急剧放缓,更可怕的是,社会结构开始瓦解,一种被卡尔霍恩称为“行为沉沦”的可怕现象席卷了整个种群。
雄鼠无法维持领地,极端、无目的的暴力行为频发。
同时也有大量雌鼠变得完全消极被动,放弃养育职责,甚至攻击或驱逐幼鼠,导致幼鼠死亡率飙升。
而一群雄鼠彻底退出所有社会互动,它们不打架、不求偶,只专注于梳理毛发、吃喝睡觉。它们外表光鲜亮丽,被称为“美丽鼠”,正常求偶行为消失,代之以混乱的、无分性别与场合的性活动,完全丧失了其繁衍的社会意义。
四阶段:灭绝的深渊。设计容量是5000只,但种群数量在达到2200只的峰值后,开始了不可逆的衰退,死亡率远高于出生率,新一代几乎无法存活,到了第1780天,最后一只老鼠死亡,“25号宇宙”彻底灭亡,尽管它的食槽和水瓶依然满溢。
末了,孟秋颜自顾自地说道:
“25号宇宙的实验结论令人震撼。毁灭并非源于物质匮乏,而是精神的消亡。”
“卡尔霍恩指出,当所有可用的‘社会角色’如丈夫、母亲、喂食、探索者等等,都被填满后,个体再也无法获得任何有意义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对于年轻的老鼠而言,它们在一个拥挤而角色固化的世界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奋斗失去了意义,领地已经被瓜分殆尽,竞争变得无比惨烈且无目的。”
“生存的压力从‘获取资源’转变为‘应对无时无刻的社会接触和角色冲突’,这种极度的社交压力最终压垮了整个老鼠世界的社会结构。”
“卡尔霍恩将这种精神的集体死亡称之为‘第二次死亡’,老鼠们的肉身还活着,却早已放弃了作为社会存在的所有功能。”
“它们失去了交往、竞争、求偶和育幼的欲望,整个老鼠文明在无限的资源中主动选择了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