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职业学校(求月票)
第二百六十六章 职业学校(求月票) (第2/2页)张何平知道这件事。
所以他有把握帮苏超安排下来。
“太感谢了,我就不客气了。”
苏超没怎么犹豫。
这个大概也算是系统福利了,这些善款苏超自己用不了,只能用来做慈善。
慈善也不是白做的。
古今中外,慈善都是一门生意。
不仅给苏超带来名,自然也能带来利,就比如现在这样,因为苏超捐钱特别多,上边就会给他在某些方面进行补偿。
“但是呢,你那个培训班名不正言不顺,经不起查,真要是被人盯上了也是个麻烦。”
张何平摇摇头。
不仅挂羊头卖狗肉——苏超挂的是港资公司红星生产社的名头,和艺考培训班没有半毛钱关系,而且还是借着张何平的名头狐假虎威。
墙上挂着张何平的照片,工商等部门愣是不敢严查。
“叔,您有什么建议吗?”
苏超心里直乐。
既然张何平这么说了,那自然就是已经帮忙想好了解决方案。
“到时候帮你申请一个民办教育资格,以职业学校的名义进行教学。”
张何平早就为苏超考虑好了。
苏超如果一直挂着他的照片在那里“行骗”,真要是出了事的话,对他来说也是一盆脏水。
中国民办教育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讲学”。
从1985年5月开始,《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指出“地方要鼓励和指导国家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民办教育正式开始复苏。
只不过这十年来,民办学校少之又少。
因为办学要求的太多。
有场地要求,根据不同的地段要求不同标准的面积。
有学员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学员必须达到一定数量。
还有师资要求……
赚不到什么钱还这么麻烦,谁会愿意为爱发电啊!
张何平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借用职业学校的名义办几年,几年之后达不到要求大不了再销户。
这种不难操作。
谢晋明星学校开了几年之后就被并了,就是类似的情况。
“今天谢谢说太多了,我就不和叔客气了,来,我敬你一杯!”
苏超和张何平转移到书房,两人已经开始喝上了。
张何平的老婆和儿子都没有过来打扰。
他们在餐厅另开一桌。
很显然,苏超虽然看似是个晚辈,但实际上是平等的合作关系。
“咱们就不要说这种客气话了,过两天我让秘书带你去看场地,可以直接使用,手续慢慢来就行。”
张何平很欣赏苏超的做事风格。
这小子一点也不瞻前顾后,拖泥带水,觉得行就干,一干就能成事。
“好,我等着消息,回归筹备委员会那边有动静了吗?”
苏超知道张何平在谋求这个。
契机就是苏超创作出来的《中国人》,张何平发现了这首歌,并且联系到了刘得华演唱,从而进入某些人的视野。
从而和筹备委员会产生了交集。
委员会主任是副总。
哪怕是能进入委员会,也是张何平郑智生涯的一次巨大机遇。
否则的话,五十岁的厅,其实也没有太大前途了,可能最终止步于副部。
“月底出结果,问题不大。”
张何平笑容满面。
可能是因为苏超年纪小,这位官场老将的喜怒没有过多掩饰。
“哈哈,那恭喜了!”
两人这次见面可谓是皆大欢喜。
客厅里都能听到书房哈哈大笑的声音。
“妈,那个苏超不就是个歌手吗,爸怎么对他这么好。”
张伟小声地问妈妈。
“小伟,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乱打听。”
张何平他老婆也很惊讶。
她只是知道老公很重视这个年轻人,事先吩咐要客气一些。
还让她准备一些回礼。
但是具体为什么她也不清楚。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发现我爸对个外人都比对我好。”
张伟很心塞。
他长这么大,就没有和父亲这样哈哈大笑的说过话。
“既然不是小孩子,就记住了家里的事情出去不要乱说,吃完了赶紧去写作业。”
张何平的老婆打发儿子滚蛋。
她得去挑一挑,看看拿点什么给苏超这孩子回礼。
听说苏超过年要回家,给他带点儿稀奇东西回老家孝敬父母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