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过年
第六十一章 过年 (第2/2页)只见宋巧姑拿出一小块干净的纱布,在油罐子里浸了一下,沿着锅边擦了擦,就迅速的把一勺勺掺有萝卜丝的玉米面糊糊舀进了锅里。
糊糊一挨热锅,立马快速成型,变成一个个椭圆形的饼。
淋了一圈的宋巧姑,赶紧抄起锅铲快速的给它们翻了个面。
等到两面金黄,玉米面萝卜丝饼就成了。
眼睛一看会,宋南星就鞋底抹油--溜了。
毕竟,宋家村的萝卜不值钱,拿来当学费再合适不过了。
但玉米面和油,可是人家一家子的口粮,又学又拿,那可就不厚道了。
年轻就是好,腿脚就是利索。
宋巧姑铲完饼子追出来的时候,宋南星已经站在药房门口喘粗气了。
那天晚上,两家都吃到了玉米面萝卜丝饼。
就一个字,香!
宋南星既然都打了招呼,宋巧姑和宋老五自然要放在心上。
眼看着快要过年了,爷俩也没有闲着,匆匆忙忙把近处的药材收的收,挪的挪。
好不容易忙完,宋巧姑就从宋秦氏那儿得了信,说是宋大海家的和宋大山家的去大峰山打猪草的时候,发现了青岗树林。
不过,她们去得很不是时候,不仅青岗树叶老了,也没见着青岗子的影儿。
宋巧姑听了这话,那叫一个心惊胆战。
青岗树林张仁德也带她去过,那里离宋家村可不算近,是宋向文老先生的“储备粮仓”。
这地方都被人发现了,这药材怕是种不得了。
当天,宋巧姑就借口给宋老五看病,跑到药房来给宋南星通了气。
宋巧姑爷俩胆子小,宋南星也不勉强。
只是提了宋巧姑一句:
纯采药的收益肯定不会太高,培训班的事儿就得提上日程,没事的话,还是多去催一催的好。
宋巧姑是个听劝的,当天就去找了张尚文,把这事儿给办了下来。
只是,已经不赶趟了,再怎么急,也得等明年。
宋大志和宋苗虽然理智上可以理解,但感情上却不能接受。
这可是落户宋家村后,宋向文第一次不在家过年,宋大志和宋苗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反正,就是不得劲。
哪怕收到了宋向文托人带回来的年货,也没能弥补两人心底那点失落。
眼看着除夕一天天逼近,宋大志和宋苗两人却完全不在状态,神情恍惚得很。
好在年货都由宋向文准备了,燃放鞭炮、祭拜先祖、舞狮舞龙等传统活动又被视为“四旧”而禁止,只剩下那一桌年夜饭,和大年初一拜年两件事儿。
父母靠不住,宋南星小朋友只能挽起袖子,踩着小板凳,自己上了。
忆苦思甜饭是吃不了一点。
大过年的,必须得吃点好的!
虽然三蒸九扣吃不上,但笋子炖排骨、回锅肉、儿菜汤、麻婆豆腐、酸辣土豆丝、玉米面萝卜丝饼,还是得安排上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