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空城计
第7章 空城计 (第1/2页)八桂漓城的恭城文庙,一群老夫子正在给《四库全书》的八桂抄本裹防潮纸,每册书脊都印着极小的桂字火漆印。
"这是乾隆年间,咱八桂学子手抄的典籍,可不能弄丢了。"
岭南,疍家人的船队在珠江口集结。乌篷船组成了壮观的迁徙船队。船上挂着南下分田字样的红灯笼,船尾堆着从祠堂搬来的祖先牌位。
七十二岁的林太公站在船头,捧着族谱对孙女说道。
"咱们在海上漂了三代,终于有土地了"
"阿公,等分到田,咱们就把老家的荔枝树种在那里"
十六岁的阿芳摸着怀里的荔枝苗开心的说道,"让安南的土地也尝尝岭南的甜。"
船老大陈阿福站在船头,望着甲板上堆成小山的陶罐,那里面装着的是客家人从祖坟旁取的泥土。
他敲了敲手里的分田公告对大家说道
"李将军说安南的田,不分姓氏不分族。"
"我们疍家人也可以田了!我们终于可以上岸了"
"现在,出发,南下!"
当第一艘船升起写有"南下分田"的三角旗的时候,五十艘渔船相继点亮了灯笼,灯笼的光映红了江面,行驶在海面上的船队像一条流动的火蛇。
楚地南边的山道上,苗族少女阿朵牵着妈妈的手背着小竹篓,跟着复兴军的移民队南下,
夜郎南边的大山下,当复兴军的卡车经过进苗寨的时候,上百户人家背着铺盖从苗寨冲了过来,独轮车上堆满了芦笙、蜡染布以及以前在各种农作物的种子。
老族长激动的对复兴军的军官说道,
"我们不要水田,只要能插苗的田地就可以了"
数百万百姓浩浩荡荡的向着安南出发。
8月4日楚地解放
10月14日岭南解放
燕京军逼近八桂,李崇文加大搬迁力度,把一切有用的物资都带走。把八桂变成一座空城留给军。
"燕京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梧城了"
"我们已经加快了搬迁的速度"
参谋长指着地图上的梧城说到
"三天时间,能搬多少是多少"
"三天后所有部队都要开始撤离"
"’通知各个部队,机床、书籍、医院的设备,优先搬迁,另外前线的铁路都给我扒了运走。”
龙城机械厂的工人正在忙着拆卸蒸汽机,扳手在不断的敲击金属。这是最后一批工人和物资。
龙城火车站,上千名士兵正在扒铁轨准备运走。"动作快点!"营长李成辉大声的说
"燕京军已经到梧城了,我们只有三天时间,加快速度,咱们要让燕京军得到八桂后,连螺丝钉都找不到。”
铁轨被士兵拆成一段段装上卡车,满一车就走一车,运到下一个据点再回来。
漓城的省立小学,每个学生都背着一大堆书籍和教材。他们走后,桂城就彻底空了。
李崇文在城市搬迁的同时也在乡村实行空心化。在乡下,农民们正把最后一袋稻种装进包裹。跟上复兴军的队伍
"阿婆,跟我们走吧。"民兵队的队长搀扶着拄着拐杖的老人,却被老人推开了。
"我这把老骨头,就不跟你们去了,走了就不能和我家老头子埋在一起了。"
老人就坐在门槛上,看着满载物资的牛车开走,那是她养了十年的老黄牛。队长把两袋鹰酱的面粉扛到阿婆的家里,还在房间里留下几块银元后才离开。
最后整个村只剩下十来个老人,复兴军为他们每个人留下两袋面粉,和几块银元。
邕州医院已经有一队车队在门口等候,复兴军的士兵在帮忙搬迁,护士们正在将医疗设备装入木箱。
李博士拒绝了燕京军联络员的留任邀请,他的皮箱里装着全套鹰酱产的手术器械,那是鹰酱援助的物资,在安南还有大量的医药物资,李崇文向他承诺过,会加大对医学专业的帮助,未来还会派留学生到鹰酱留学。
"安南的定居点需要医生"他对送行的学生说道,"跟着我,你们能用上最新的盘尼西林,最好的医疗设备,最好的研究环境,未来还能留学鹰酱。"
最后,李博士的学生都跟着复兴军走了,而所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走了,最后只留下几张桌子。
12月24日,燕京军的先头部队终于抵达漓城。本来他们还以为会遇到复兴军的部队,结果他们连复兴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看到的只有空荡荡的城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