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三)货币
第163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三)货币 (第1/2页)1955年4月20日,在日本代表团和南华代表接触时,南华共和国二五计划会议继续召开。
作为南华共和国总理的陈德明站在讲台上,说起二五计划中的金融货币政策。
“总统,诸位同僚。”
“未来五年内,南华将会以政府为主导、出口导向为核心,通过集中金融体系、低利率刺激储蓄、定向信贷支持重点产业、汇率贬值促进出口、引进外资补充资金这五大举措来推动南华共和国的二五计划的执行。”
“首先是汇率方面的改革,在二五计划正式实行后,南华政府将对南元(南华共和国货币)进行大幅贬值,从过去的1美元兑130南元调整为1美元兑换255南元,并固定这一汇率。”
陈德明向在座的所有人说起二五计划中,货币贬值的原因。
“南元的贬值可以提升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南元的贬值让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价格下降,增强了与日本、欧美商品的竞争力。”
“南元的贬值还可以更好的吸引外资与技术,降低了外资进入的成本。”
“外国企业在南华投资建厂的美元成本减少了,这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李崇文听到南元和美元的汇率报告后,觉得和美元实行固定汇率没什么问题。
现在世界上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
二战后,英镑因经济衰退面临贬值压力。英国现在英镑对美元汇率从是1英镑等于2.80美元。
二战后法国经济困难,财政赤字严重,法郎多次贬值。现在,法郎对美元汇率是1美元等于214法郎。
西德马克和美元的汇率方面,在1953年1月西德中央银行正式规定马克含金量,官方汇率稳定为1美元等于4.20马克。
二战后日本经济崩溃,物价飞涨,汇率混乱。鹰酱通过道奇计划帮助日本稳定经济,将日元对美元汇率固定在1美元等于360日元。
1953年2月,韩国实行货币改革,发行新货币圜,1圜=100圆,汇率调整为1美元等于180圜,约合1美元=1.80圆。
中原方面,美元和人民币的官方汇率,1美元等于2.4618元人民币。
1美元=255南元=360日元=2.4618人民币
李崇文突然想到南华二五计划的出口商品很可能和日本商品出现竞争,便问道:“按照这个汇率比例,我们的货币比日元还要值钱。”
“我们的商品能竞争得过日本的商品吗?”
“毕竟我们商品出口的国家和日本出口的国家是高度重合的。”
陈德明翻开资料的第三页说道:“大家请看报告的第三页。”
“尽管南元的价值高于日元,但我国的出口竞争力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还有优势。”
“第一是我国和日本的出口结构差异。”
“共和国在二五计划内,出口产品主要聚焦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日本则开始侧重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在1955年,日本的经济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了,工矿业的生产也恢复至战前水平。”
“现在日本出口虽仍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如纺织品、食品等。”
“但随着日本政府前不久制定的《经济自立5年计划》,日本政府开始重点发展重化工业,日本的出口商品结构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产品转型了。”
“这次日本政府和东南亚各国签订的赔偿协议就是日本产业转型的具体表现。”
“日本已经开始向东南亚签订协议的各个国家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不再是纺织品、食物这类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
“第二是劳动力成本优势。”
“我国国有企业的工人月薪仅为日本的三分之一,南方地区(柬埔寨和南越)工人的月薪更是只有日本的五分之一,这基本抵消了汇率的差异。”
“劳动力成本的差距让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单位成本远低于日本。”
“劳动力成本低还可以让我国的企业能接受更低的利润空间,我国的企业可以把出口利润降到5%,而日本企业则需保持10%以上的利润,这进一步增强了共和国商品的竞争力。”
“第三点是产业政策支持,政府会通过定向信贷、税收优惠等具体措施,强化我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南华政府为了配合出口导向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弥补了汇率方面的劣势。
首先是定向信贷,南华共和国中央银行会向出口企业,纺织、食品等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利率为4%-6%,远低于市场利率10%,并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其次是税收优惠,出口企业可享受所得税减免,出口额占比超过50%的企业,所得税减免50%,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最后是出口补贴,政府对出口商品给予直接补贴,纺织品出口每美元补贴0.1美元,进一步降低了出口价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