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以物易物
第一百七十八章 以物易物 (第2/2页)法属印支第一大城市西贡,科曼正在奋笔疾书会国内书写当前战局的汇报,越盟正规部队七万五千人,辅助部队包括游击队人数则超过一百万人,法军兵力处在绝对劣势等结论。
既然是汇报自然要把敌人搞得多多的,自己这边要尽显弱势。
勒菲弗尔进来准备拿走汇报,用电报发给巴黎的时候都深感震惊,“长官,是不是太夸大了?虽然越盟在北方的根基很深,但很多所谓辅助部队还使用冷兵器,只有正规部队使用日式装备。”
“你不懂,这叫预期管理。”科曼淡漠的回答道,“你不知道军队在镇压暴动时候的德行么?把武装分子说的多一些,容易对重大伤亡有个交代。”
科曼所说的重大伤亡并不是说法军的伤亡,而是越南平民的伤亡,平民伤亡太大有可能引起友邦惊异,但要是划归在越盟的武装分子上面,至少美国人不会找法国的麻烦。
法军在殖民地作战的时候是什么样,科曼心知肚明,根本不会顾及平民,也不会去鉴别是否是越盟的成员。不主动去杀平民都算是有良心了。
在殖民时代,欧洲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把殖民地的人当成生命,很难说谁会更加仁慈一点,但现在这个时候,至少英军是不敢这么做了,可法军不是英军,法军仍然像是帝国时代的作风。
把越盟的百万武装广而告之,也是为法军的暴行擦屁股,既然是越盟的成员就不算平民了。
这个解释其他国家是否相信不要紧,这都是立场问题,只要法国相信就行。
“不知道马丁是否还在国内,让他盯着一点舆论走向。法军在法属印支的军事行动原因是,保护老挝和柬埔寨的独立地位。法属非洲那边的有不少部队正在这边作战,消息也不可嫩完全封锁,我们也要注意管控舆论。”
科曼对着新鲜出炉的汇报文件吹了一口气,递给了勒菲弗尔道,“短时间内就可以应付舆论了,也不知道管不管用。”
他可以糊弄很多事情,但是有一点糊弄不过去,那就是随着法军的军事行动开始,军费是一定会增长的。
财政问题可不像是欺骗人民这么简单,人民可以被舆论欺骗,但钱不会,真到了巴黎政府制定预算开支的时候,一切都会暴露出来。
以第四共和国的政治生态来说,乔治皮杜尔能不能过关?还是又要出现新政府了,这谁都不知道。把电报发出去,就交给巴黎的大人物判断吧。
也不能说科曼到法属印支就白来一趟,其实他整合了两大稻米交易中心的行为,已经为法国带来了好处,只不过他现在自己不知道。
乔治皮杜尔利用运抵法国的稻米,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可是访问过莫斯科的,在莫斯科代表戴高乐政府签订了贸易协议。
现在法国手中有余粮之后,面对战后就一直存在的财政压力,乔治皮杜尔的第一个选择是,砍掉能源支出,西贡近海发现的油井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是苏联的石油出口却可以。
乔治皮杜尔面对美元荒的解决办法无非就是节流,三大支出当中的能源代替,最终落在了莫斯科身上。
法国希望用手中的稻米来换取苏联的石油出口,解决法国因为石油进口导致的美元支出问题。
这正中下怀,因为苏联出现了粮食危机,苏联的欧洲部分出现干旱,粮食严重歉收。
只不过苏联国家管控舆论十分严格,加上西欧这边荷兰、意大利等一些国家也有粮食问题,这些国家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所以苏联的粮食危机其他国家不知道。
乔治皮杜尔用稻米换石油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却没想到得到了苏联的正面回应。
科曼和路易孚达注资约合五千多万美元的稻米,在苏联换到了一千五百万吨石油和矿产、木材等原材料的出口,几乎是法国全年的石油消耗量,木材出口也填补了法国重建的需求,协议达成的那一天,法国和苏联都各自松了一口气。
法国解决了能源出口和重建木材需求、工业原材料等问题,苏联则收到了一百五十万吨稻米,大大缓解了目前苏联的粮食短缺。虽然稻米不符合苏联大多数人的口味,但可以通过分配来解决这个问题,又不是没有食用稻米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