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观察员科曼
第一百九十二章 观察员科曼 (第1/2页)当前的爪哇岛战事……倒是没有多激烈,绝大多数的第三世界国家无法和欧洲的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进行阵地战,越盟也不行。
思来想去科曼只能想到一个例外,但这个例外还没有执政呢。
印尼肯定不在这个范围之内,这个作战计划的主要核心,是由城市到农村,以城市为据点对乡村地区进行扫荡。
换做一个具有广泛纵深的国家几乎可以确定,肯定会失败。
但印尼这个国家的环境就可以试试。虽然是世界岛屿当中的绝对T0,可爪哇岛一个十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岛屿,本质上是没有什么纵深的。
爪哇岛复地这个词汇,在科曼看来就很可笑,至少要比印度差不多大小的国家才可以谈复地,印尼虽然声称的土地面积也不小,但和爪哇岛有什么关系?
既然是深入没有多大纵深的复地,那么这个计划的核心伤害的就是所谓内陆的马来人,华人虽然在印尼比例也不小,但是一般都居住在雅加达、日惹这样的城市当中,如果乡村也随时能够看见华人,那这个国家不是要被夺舍了么?
“科曼庭长,这个方案一定会造成?”就在全体通过的关键时刻,一个陆军参谋站起来说到半截又停顿下来。
“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科曼看对方一时半会找不到什么贴切的词汇,开口主动帮助战友解决了这个问题,“有的时候我们找不到完美无缺的应对办法,尤其是涉及到战争的时候。所以在道德层面把对错都忘掉,让越南国民军去执行。摧毁乡村,稳固城市,瓦解印尼的反抗。”
这个陆军参谋坐下之后,在所有人的默认下,科曼拿着作战计划离开了。
这其实也算是一次练兵,科曼记得本年度会出现马达加斯加起义,法国不用想肯定是重兵镇压,不会有另外一个选择。
如果在这种事上是不会手软的,可以说在二战之后唯一一个对殖民地下狠手的殖民帝国,其实就是法国。
早点结束在爪哇岛的军事行动,也可以避免法国在马达加斯加起义当中面临的兵力压力。
法国必须快速的摧毁爪哇岛的抵抗,科曼自然就不能顾忌什么道德问题了,什么招都要往上用。
作战计划主攻方向以雅加达为出发点,西爪哇地区为核心,扫荡范围大概在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主要抵抗的对象要是没有猜错,应该是印尼的马来穆斯林。
作战目标为收集一百万吨稻米,将粮食和农业用具控制起来,困死印尼的抵抗势力。
除了主攻方向还有佯攻方向,必须截断爪哇岛的人口迁移,防止西爪哇扫荡区的人口逃离。这就需要荷兰军队的配合了。
科曼在雅加达的下属勒菲弗尔,很快就接到了西贡的密码电报,并且还得知科曼会在适当的时候来雅加达一趟。
勒菲弗尔为西贡的作战计划进行译电的时候,科曼已经去看望自己的千辛万苦收集的手艺人去了,也不知道这些人才是否适应这里的生活。
总督府武官莫里斯陪着科曼一起过来,一方面是好奇,另外一个方面则是看看华人的居住环境,毕竟在中法签订的协议当中,法国必须要对华商进行照顾,越南的华人主要就在堤岸。
然后他就看见了科曼拿着锻造出来的刀观摩,对着华人刀匠说些什么,其实也没说什么,就是说一些欧洲的冷兵器风格。
弓箭这种东西不用过于干涉,但刀剑就不行了,刀剑这种冷兵器的地域色彩还是相当浓厚的,欧洲的冷兵器注重单一功能。
尤其是板甲出现之后更是如此,为了对抗坚固的铠甲,武器本身必须足够坚固。
因此,欧洲武器的柄部通常很粗壮,连接处非常结实,追求一击就能让敌人失去战斗力。
科曼是好意的进行提醒,不然的话,以后这位师傅在传承传统锻造工艺的路不会太好走,别搞得根本卖不出去。
其实欧洲这种特点都不仅仅体现在武器上面,科曼都怀疑分出这么多的餐刀,也是受到单一功能思维的影响,中餐就简单多了,一把菜刀全部搞定。
聊了半天,科曼也没忘记莫里斯,还抽空解释了一下自己的对话,“你说我说的是不是有道理?”
“能够令人思考。”莫里斯能说什么?但还是询问道,“这种冷兵器的受众已经不多了,大家都在忙着工作,能有多大市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