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入学
第四十七章 入学 (第1/2页)正月十六,书院正式报到的日子。
苏录又跟苏淡来了趟镇上,两家还派出四位男丁持械同行。
两人的学费加起来有七八贯,这可是一笔巨款啊!家里哪能放心,两个半大小子带这么多钱出门?
苏录上次来书院,光顾着考试去了,没顾上好好参观一下。这回才有心情看个仔细——
只见这书院占地广阔,屋舍院墙清一水都是白墙黑瓦,采取传统的中轴对称、纵深多进布局。
第一进位于大门和二门之间,是一个宽阔的广场,中间一条笔直的通道,左边设有祭祀孔子的专祠,右边则是一座集会、讲学用的明伦堂。
苏有才告诉苏录,这是遵循了左庙右学的传统,虽然太平书院并非官学,但同样是严格按儒家的规矩建设的。
进了二门便是第二进,也就是当初笔试的地方,同样由一条甬道均分左右,两侧各有两排宽敞明亮的屋舍。这里就是他们日后上课的讲堂。
新生就在此处报名。明志斋、笃行斋、省身斋,三座讲堂敞着门,门口各贴着张新生的名单。
苏录和苏淡都被分进了省身斋,两人进去讲堂,里头有书院的先生,为他们办理报名事宜。
两人行礼之后,苏录出示了他俩唯一一本军籍黄册。他比苏淡大一个月,自然就是这个‘家’的兄长了……
其实先生对此司空见惯,他还遇到过五个学生共用一个户口的呢。核对了两人的姓名家世、出生年月后,便让他俩在花名册上签名,然后一人给张条子,叫他们到中堂门内的司务房交费。
还给他们一人一张校规,命他们回去背熟,明日开学便会检查。
中堂门内便是第三进院落,也是中心位置,书院师长办公的道南堂,以及最重要的藏书阁,便坐落于此。
道南堂两侧设有司务房和绳墨房。前者是处理书院各种杂务的,后者则是学生闻之色变的教导处。
两人在司务房外排了一会队,交上了两贯学费和一千五百文的杂费,又凭着收条领取了两套崭新的黑边条白色圆领,一顶黑色绉纱制成,内部衬以漆丝藤的儒巾。还有两条黑色锁边布腰带。
书院要求十分严格,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衣着整洁,还得着统一的服色,不准穿自己的衣服。所以发了两身院服,以供换干洗湿。
此外,所有要上交的作业,都必须写在书院统一制作的作业册和习字册中。本册按需发放,每人先各发两本,然后凭旧领新。
就连书写用墨都要用书院统一发放的墨条,处处都透着正规。
当然,所有的正规都是用钱换来的……
~~
物品领取完毕,两人来到第四进院落。
这里是师生的寝舍,还有一排‘半学舍’。
那‘半学舍’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曰:‘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
所以大概是自修室之类。
两人按照司务房给的纸条,找到挂着‘壬’字房的寝舍,进去一看,好家伙,整个寝舍就是一张大通铺。
这时寝舍内已经来了不少学生,有的在收拾床铺,还有的在聊天破冰。
苏淡看一眼墙上的铺位号码,不禁咋舌道:“乖乖,十人睡一间。”
“不然也不可能免费让你住。”一个同窗从铺上跳下来,笑嘻嘻拱手道:“在下器宇轩昂李奇宇,幸会幸会。”
“二郎苏录。”
“二郎苏淡。”哥俩也通名报姓。只见那李奇宇生得也算眉清目秀,只是说话时眼梢上挑,双目透着贼光。薄薄的嘴唇还微微带点讥笑,像只偷桃子的瘦猴。反正跟器宇轩昂扯不上半点关系。
“久仰久仰。”李奇宇跟苏淡客套一下,又朝苏录拱手笑道:“原来是比第一名还出名的苏兄啊。”
“是啊,能跟孙山兄同屋,真是三生有幸啊!”这时一个讨厌的声音响起,苏录一看,果然是程家的三个小子。
程家兄弟本就对小婶儿的事儿耿耿于怀。
还没消气呢,就听说他们先生的闺女,又有被苏家撬走的危险。
而且传说中挖墙脚的,正是这苏录的爹,一个不知羞耻的老男人。
如此反复挑衅!简直是把程家的脸丢在地上反复踩,还吐了口老痰……
真当程家没男人了么?!
他们满肚子邪火,能不冲着苏录来吗?
~~
苏录看过省身斋门口的名单,知道三个姓程的小子也在其列。实在搞不懂这班到底是怎么分的,是为了让同族住在一起,抱团霸凌别人?
程家这几代的辈分字是‘丕承万世’,程秀才兄弟是‘丕’字辈,这些学生都是他们的孙子辈,是以分别叫程万堂、程万范、程万舟。有一说一,名字都十分的大气,应该是程秀才给起的。
就是不知道这龅牙小子是哪一‘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