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白花花的槐嫂子
第15章 白花花的槐嫂子 (第2/2页)心里头胡乱想着,李易民也没有真的起身,他属于负担比较重的男人,每到这种时候,恢复都比较耗时间。
不多时,槐嫂子倒完水回来,偎在火堆前烤着头发。
皂角的香气从发丝间蒸腾而起,塞满某人的鼻腔,竟是比刚刚还要难熬。
“我先去睡了。”
或许是察觉到了什么,槐嫂子草草对着火堆拨弄几下头发,起身就往外走。
“还没烤干……”
李易民焦急起身,裤子陡然绷紧,勒得他突然哎呀一声,痛得他龇牙咧嘴,一个趔趄就差点栽倒在地。
“你咋了?”
槐嫂子一个箭步冲过来,恰好与立马直身的李易民撞个正着。
四目相对,作为过来人的宋槐枝一眼就看穿了李易民的疼痛源头。
一时间,强烈的羞臊染红了宋槐枝的耳根子,使得她都不敢去直视李易民的眼睛。
眼睛不敢向上,就只能被动地去看李易民的负担,那规模竟是让她的心脏都不由得有些发颤。
宋槐枝声若蚊蝇地问道:“你……没事吧?”
“没事,嫂子,你再烤会儿,我一会儿再来洗漱。”
败下阵来的却是李易民,他扔下一句话匆匆离开灶房。
身后,宋槐枝盯着那个仓皇的背影,好一会儿之后才噗嗤一声笑出来,笑靥如花。
这个夜如同往日一样冷,李易民却在床上翻来覆去,身体燥热了一夜。
隔壁房间里似也不那么安宁,时不时就能听到竹床咯吱一声。
草药制备,并不是整理干净就行,许多药材还需要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入药。
几百斤药材,最初级的整理切割就花了整整十天。
接下来就需要进行精细的制备,有些药材需要蒸煮,然后重新晾晒或者烘焙。有些药材还需要进行发酵,等它氧化过后再进行烘焙……
比起最初的整理,精细制备,需要的人手更多,耗时也更长。
而崖下村的社员,也在用实际行动在践行他们最质朴的承诺,眼见天井里杂乱堆放的药材空了,他们又花了两天时间,让天井再次堆满了药材。
社员们乐此不疲,每日下工后来帮忙的社员也翻了一倍。
要不是地方太小,还有更多的社员想来挤过来。
唐拥军已经从县城里回来,自然也带回来知青中毒事件的最新进展。
十四个中毒的知青,包括中毒最深的李奇峰和陈文,全部都解毒成功,李奇峰和陈文虽然都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但是整体来说影响不大。
从从龙涧跳下去的朱菡萏,也已经彻底苏醒,不久的将来就能恢复如初。
至于朱菡萏被确定为投毒者,她又如何会这么做,社员们并不关心,他们更关注的,是李易民的及时救治,才避免了更大的悲剧发生。
社员们只知道村里来的这个驻村医生,他的医术真的很高,以后他们再不怕生病了,有易民大夫在,他们就是到了鬼门关,易民大夫也能将他们从阎王手里抢回来。
在社员们眼中,李易民就是有这样的本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草药,就是易民大夫手里的利器。
所以,社员们就是穷得揭不开锅,他们也不会再把草药拿出去卖一两。
“村长,这样下去不行啊。”
一连几天没有见到唐拥军,李易民撵到工地上跟唐拥军讲这件事。
眼看年关将至,两口大堰塘的工作才干了不到四分之一,唐拥军很焦急,必须在明年五月之前完成,不然就不能赶上雨季前蓄水,所以他动员社员们每天多干一个小时,为此他以身作则,准备年关前每天和社员们共进退。
李易民找到他的时候,他挑着一对装满土的竹簸箕,正癫癫地往堰岸上走。
“社员们有这份心也是好事嘛,他们都不心疼,你怕啥?”
李易民亦步亦趋,说道:“我不是怕,也不是心疼谁,是药材实在太多,我根本用不完。”
“用不完就存着被,等来年开春换季的时候,那时候生病的多,药材消耗大得很。”
“消耗再大也用不完那许多,就现在的存量,有一些药材用个两三年都够了。最关键的是,槐嫂子家里就那么大,也存不下啊。而且还没有储药柜。”
“储药柜好说,等年关里停工后,我就组织木匠给你打几套储药柜,保准又好看又好用。”
这个倒是可以有,有些药材金贵,没有储药柜真不好保存。
“不是,储药柜要,但我今天找你反应的主要问题不是这个。”
唐拥军将两个簸箕里的土倒在堰岸上,挑着空簸箕往回走,“我知道,上药材太多没地方存的问题嘛,这个也好办,回头我就让槐枝近处几个邻居把空房间整理出来,全都交给你存药。”
李易民急道:“最主要的是,别让社员们再送了。”
“这个我可管不住。你是不知道啊,你现在在社员们眼里那可是华佗在世,他们宝贝着你呢。我要敢说不让他们给你送药,他们得骂死我。”
李易民苦着脸一叹,说道:“那这也不是个事啊,听槐嫂子说,这才三个生产队送来的,剩下的生产队也都憋着劲准备送呢。”
唐拥军说道:“送来你就收着。至于送来之后你怎么用,那都是你的事,哪怕上当柴火烧了,也绝对不会有一个社员说道任何难听的。”
大家辛辛苦苦从山上采来的,我要是给当柴火烧了,那还是人吗我?
李易民觉得这一趟白来了,还是自己想办法处理吧。
这时正好到了午饭的点儿,出工的社员停下手里的活儿,三三两两地扎堆儿吃带来的干粮。
唐拥军拿出铝饭盒,分了两个野菜团子给李易民,两人把竹簸箕翻过来扣在地上,一人坐一个吃了起来。
“你也别埋怨社员们,实在是每年都会因为看病不及时去世,村里好不容易来一个医生,医术还这么好,大家都怕关键时候药不够用。”
李易民嚼着难以下咽的野菜团子,说道:“道理我都懂,但实在是太多了。”
唐拥军说道:“社员们不懂多少的问题,他们只知道,草药给到你手里,你可以救人的命。至于能不能用上,能不能用完,这都是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