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据理论蓝军观点
第93章 据理论蓝军观点 (第1/2页)“黄院士,您说蓝军在演习中,要对红军进行不打招呼的突然袭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魂飞魄散。”
“这一点,我部分认同其必要性。”
“但是,”刘陪阳话锋一转,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教室,“我认为,这并不完全合理。”
“哦?”黄启明院士眉毛微微一挑,示意他继续。
“蓝军设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检验红军,锤炼红军,是作为红军的磨刀石存在的。”
“如果一上来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用最极端的方式把红军打懵、打残,甚至打到指挥系统崩溃,那我们还怎么检验红军后续的应变能力、战场恢复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呢?”
“那不就成了一锤子买卖了?”
“红军直接‘GameOver’了,我们蓝军还演个啥?看他们哭鼻子吗?”
这话糙理不糙,还带着点刘陪阳特有的调侃。
有些学员忍不住嘴角抽了抽,想笑又不敢笑。
“我认为,真正的突然袭击,应该是有层次的。”
“可以先进行一次警告式、试探性的打击,看看红军的反应速度和应对章法。”
“给他们一点压力,让他们紧张起来,但又不至于一下子就失去抵抗能力。”
“等他们初步调整部署,以为摸清了我们的套路时,我们再以雷霆万钧之势,发动真正的全面突袭。”
“这样,既能检验红军的快速反应能力,也能检验他们在高度紧张和一定损失下的持续对抗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一个措手不及’,也更能测出红军的真实水平,不是吗?”
刘陪阳侃侃而谈,条理清晰。
黄启明院士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但眼神却深邃了几分。
他沉默了几秒,才缓缓开口。
“你的意思是,我们蓝军要先‘打草惊蛇’,等红军缓过神来,做好了万全准备,我们再去硬碰硬?”
“那样的话,我们蓝军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演习的突然性又体现在哪里?”
“真实的战场,敌人会给你警告和反应的时间吗?”
一连串的反问,带着身为权威的压迫感。
刘陪阳却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
“黄院士,此言差矣。”
“蓝军不是真正的敌人,我们的首要目标不是追求战场上的最大杀伤和胜利,而是最大限度地暴露红军的问题,帮助他们查缺补漏。”
“至于您说的‘演得像’,我也有不同看法。”
“我们不一定非要演得和某个特定外军一模一样,形似不如神似。”
“模仿他们的武器装备,模仿他们的作战条令,甚至模仿他们的战术思想,这些都是必要的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扮演一个‘足够强大、足够狡猾、足够难缠’的对手,诱导出红军在真实战场上可能出现的各种真实反应,包括那些他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弱点和缺陷。”
“所以,关键不在于我们‘像谁’,而在于我们能不能有效地达成这个‘诱导’和‘检验’的目的。”
“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创造出一种‘四不像’的对手,一种集众家之所长,甚至是我们自己根据红军特点‘量身定制’的假想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