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和平是别人争来的!我愿做那个提剑的人——!!
第138章 和平是别人争来的!我愿做那个提剑的人——!! (第1/2页)汉武帝刘彻年老时的昏庸行径,竟然被后世调侃为“传播猪瘟”,这一类吐槽早已屡见不鲜。
因此,当众人看见“快活三郎”这个称呼时,第一反应就是——
这恐怕又是个讽刺的绰号。
结果大家这回是多虑了。
真正让人疑惑的,是那“千古半帝”的封号——这词一出,在场的皇帝们个个一脸懵。
天幕并未让他们久等,很快便播放了解说片段:
【千古半帝———】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初,正值唐朝鼎盛。】
【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更是前所未有的繁荣。】
【若说贞观盛世是为大唐打下坚实根基,那开元盛世则是这座大厦的华丽顶峰。】
【在那个时代,物资极度丰富,百姓生活安逸,民间富足程度甚至让人怀疑是在做梦。】
【有诗为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盛世”,不是虚名浮影,而是每一户人家都能感受到的幸福。】
李隆基在位初期果断改革,启用姚崇这位有大局观的“救时之臣”——
又顺势让行事严谨的宋璟继任,施政延续而稳定,实现了“政通人和,纲纪井然”。
开元年间不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连文化艺术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词、音乐、绘画百花齐放,盛唐的浪漫和洒脱自此奠定。
当时的大唐,人口突破八千万,国库存银八百多万贯,长安成为世界人口最多、文化最繁荣的大都会。
其辉煌成就,即使以千年后的视角来看,仍令人瞩目。
虽然天幕中只是寥寥几句描绘,却已让群帝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灿烂与巅峰。
百姓不再忍饥挨饿,甚至能在寻常日子里吃上几顿荤腥——
这在战乱频仍的古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奇迹!
“朕的大秦虽横扫六国,一统山河,可要让百姓吃饱饭,谈何容易?”
始皇面容肃穆,语气沉重。
他不是不管百姓疾苦,而是当年统一之战损耗巨大,兵祸连绵,根本无法顾及百姓口腹。
“恐怕十年,二十年,也未必做得到……”
始皇深吸口气,目光坚毅。
“扶苏,朕立志要让我大秦之下,不再有忍饥之民!”
“做不到十年,那就二十年、三十年,哪怕五十年!”
“终有一日,我大秦也能让庶民餐餐有肉!”
扶苏站于一旁,郑重点头。
……
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这时也有感而发。
他没有像始皇那样许下豪言,而是叹道:
“如今的大汉,正处在最艰难的转折关头。”
“百姓要吃苦了,天下要勒紧裤腰带了。”
“这份骂名,就由朕一人来扛。”
刘彻早已知道,自己连年征战,搞得民力疲惫,怨声载道。
可他没得选!
与匈奴的生死之战,已箭在弦上!
这场战争必须打、必须赢,不能退让半步!
他不是不懂休养生息,而是不能——
一旦撤兵松懈,百年努力毁于一旦。
他深知,这一代皇帝该做的,是替后人扫平障碍,把疆土稳固下来,哪怕自己背负千古骂名。
而让百姓吃饱穿暖的责任,只能交给后来的继承者去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