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大明帝国宁远侯
第108章 大明帝国宁远侯 (第1/2页)方从哲的方案已经非常优厚,尤其是给贺世贤封伯,这已经是明中后期武将所能获得的极高荣誉。但他没有提给熊廷弼封爵,这符合文臣不轻易封爵的惯例。
然而,朱由校显然不满足于此。他目光灼灼,转头看向其他几人,“你们都说说!”
众人脸色微动,陛下没有直接采纳首辅的建议,转而询问他们的意见,这是对赏赐不够满意啊。
“陛下,方阁老所言虽妥,但熊经略此功,非寻常‘稳住阵脚’可比。”兵部尚书孙承宗出列,声音沉缓却带着分量,
“萨尔浒之后,辽东如累卵,熊廷弼到任不足一年,复铁岭、固沈阳,更在沈阳外围大破建虏主力,斩将十数员,这是自建虏崛起以来,我朝少有的大胜。若只加衔赐物,恐难彰显陛下重军功之心。”
“臣以为,当晋其爵位。”孙承宗抬眼,迎上满朝目光,“洪武年间,有王弼以功封定远侯;正德朝,王阳明平宁王之乱,封新建伯。文臣以军功封爵,本有先例。”
“熊廷弼身为文臣,持尚方剑镇辽,立此奇功,可封‘定辽伯’,食邑三百户,流爵即可——既全其文臣体面,亦显军功之重。”
东阁大学士周嘉谟脸色微变,立刻出列:“陛下!王越封伯,乃正德朝旧事,且其功在河套,略有不同。熊廷弼之功,固在社稷,然其本职乃文臣督师。文臣封爵,本朝罕有,恐开非分之望,易启骄矜之心,且……恐引物议沸腾!”
话音未落,一旁的黄克瓒也出列反对,袍角扫过地砖,带起一阵轻响:“
周阁老所言甚是!祖制有云,‘非开国元勋,文臣不封爵’。王阳明封伯,是世宗特恩,且平叛乃‘靖内’,熊廷弼是‘御外’。
况后金未灭,辽东未复,此时封伯,未免操之过急。若他日再有奇功,又当如何封赏?名器不可轻授啊!”
他顿了顿,又道:“且熊经略原是兵部左侍郎,如今若论加衔,至多晋为兵部尚书衔便已极致——孙承宗尚书正在任上,总不能夺其正职。再加太子太保,赐世券,赏金银彩缎,已足够酬功。”
吏部尚书王在晋冷笑一声,出列反驳:“黄部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王骥征麓川,以文臣封靖远伯,难道不是‘御外’之功?正德朝马文升以兵部尚书衔提督团营,与当时的兵部尚书刘宇同朝,加衔与实职并行,本就有先例。”
“熊廷弼到任时,辽东军户逃散过半,甲仗粮草皆无,他募流民为军,铸火器、修城垣,硬生生在沈阳城外筑起三道防线。”
“如今斩馘逾万,复地百里,这等功绩,比之王阳明平叛,难度更甚!若只加个虚衔,赏些金银,前线将士必想:‘连经略的功都只值这点,我等小兵又能得什么?’到那时,谁还肯卖命?”
武英殿大学士李邦华也委婉劝道:“陛下厚爱功臣之心,天日可表。然祖宗成法,文武有别。熊经略加太子太保、晋兵部尚书衔,已是位极人臣,荣宠无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