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只要你张嘴,朕就给他送来!
第135章 只要你张嘴,朕就给他送来! (第1/2页)凛冬已至,辽东大地银装素裹,寒风如刀。沈阳城头,经略熊廷弼裹着厚重的貂裘,凝望着城外冰封的原野。
虽然不久前那场酣畅淋漓的沈阳大捷,重挫了努尔哈赤的锋芒,基本恢复了辽沈边墙的防线,朝廷的封赏也如雪片般飞至。
他本人以文臣之身获封‘宁远侯’,悍将贺世贤晋封‘靖虏伯’,其余诸将皆有升赏,金银财帛亦是不菲,但熊廷弼的脸上却并无多少喜色,眉宇间反而凝结着化不开的忧思。
然而,封侯拜伯的荣耀,此刻在熊廷弼心中却激不起多少涟漪。他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思,目光越过城头飘扬的旌旗,落在城下粥厂前蜷缩在寒风中、面有菜色的流民身上。
战争的创伤尚未抚平,溃败之地涌入的流民、戍守边墙的将士、修缮城池的役夫……数十万张嗷嗷待哺的嘴,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熊廷弼心头。
按照他对朝堂的效率了解,目前天寒地冻,关内漕运因天寒几近断绝,后续补给遥遥无期。
而辽东的粮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见底,若粮尽,军心必散,流民必乱,这刚刚稳固的防线,恐将一夜崩塌!
“经略大人,”一名粮官面色凝重地呈上簿册,“辽阳仓存粮仅余两万五千石,沈阳仓不足两万石……流民粥厂每日耗粮甚巨,各营军粮也已减半发放……恐怕…恐怕撑不过下个月了。”声音在寒风中显得格外微弱。
熊廷弼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冷的城砖。
他望着城外连绵的雪原,仿佛看到了饥饿的流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看到了怨气渐生的士卒放下刀枪……一股无力感悄然蔓延。纵有经天纬地之才,无粮,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在熊廷弼忧心如焚之际,一骑快马顶着风雪,如离弦之箭般冲入沈阳城,带来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
“报——!经略大人,盖州卫急报,海面出现庞大船队,打着大明旗号,为首战船悬挂‘龙骧’军旗!押运官称,奉陛下密旨,押送内帑所拨粮秣十万石、白银二十万两,特来驰援辽东!”
“什么?”熊廷弼猛地转身,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内帑?十万石粮?二十万两银?还是由天子亲军龙骧军押运?!这简直是雪中送炭,不,是绝境中的天降甘霖!
“快!备马!本官亲往盖州迎接!”熊廷弼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盖州卫码头,寒风凛冽,海面尚未完全封冻。一支由数十艘福船、海沧船组成的庞大船队,正缓缓靠岸。
船头猎猎作响的“龙骧”军旗,昭示着这支队伍的身份。为首一艘高大的福船上,龙骧军游击将军黄梓伦,一身亮银山文甲,按剑肃立,目光如电。
他身后,是三千名同样甲胄鲜明、肃杀之气凛然的龙骧军精锐,登莱水师的战船则在周围海域警戒游弋。
十万石粮秣,堆积如山的麻袋,在码头卸下;二十万两白银,沉重的银箱,被龙骧军士卒严密看守。这一幕,如同炽热的暖流,瞬间驱散了辽东的严寒!
熊廷弼亲至码头,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粮袋和闪耀着金属光泽的银箱,激动得几乎老泪纵横。他紧紧握住黄梓伦的手:“黄将军,陛下隆恩!辽东数十万军民,感念陛下天恩!将军一路辛苦!”
黄梓伦抱拳回礼,声音铿锵:“熊经略言重了!奉陛下旨意,解辽东燃眉之急,乃末将本分!此乃首批,后续粮饷、军资、御寒衣物,将源源不断运抵辽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