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新朝贡体系
第186章 新朝贡体系 (第1/2页)朱由校的思绪不由得飘向遥远的西方。
那些被朝堂清流鄙夷为“蛮夷”、“唯利是图”的泰西诸国,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行为或许冷酷,但其力量膨胀的速度却令人心惊!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他们的船队如同贪婪的巨鲨,在汪洋大海中巡弋,目标赤裸而明确:财富!土地!资源!
他们用坚船利炮轰开别国大门,建立殖民地,直接掠夺金银、香料、奴隶。
美洲的白银、印度的棉布、东南亚的香料,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滋养着他们的国力。
他们建立东印度公司等机构,垄断航线,控制贸易节点,攫取巨额商业利润。每一分投入,都要求十倍百倍的回报,这种高效的资本运作,驱动着技术和军事的不断革新。
他们不满足于虚名,而是建立总督府、驻军、设立税收,对殖民地进行实际的政治、经济控制。每一次扩张,都意味着力量的积累,控制版图的延伸,资源的整合!
“用真金白银买虚名,以道德优越感替代实际控制力?”朱由校的手指重重敲在朝鲜的奏报上,眼神锐利如刀,“此等赔本买卖,朕的天启朝,绝不再做!”
他对那些空喊“天朝义务”、“宗藩大义”的官员,早已失去耐心。朝鲜使臣的哭求,在他听来,更像是这套腐朽制度发出的最后哀鸣。
“庇护藩属,并非不可。”朱由校心中已有决断,“但必须建立在互利共赢、实际控制、力量投射的基础之上!
泰西殖民之利,在于其效率与控制;我中华文明之优,在于其教化与秩序。何不取长补短,构建一个更强大、更可持续的体系?”
他构想中的新朝贡体系,应该是藩属国享受大明庇护,必须承担相应义务。
接受驻军:藩属国必须允许大明在关键战略节点(如港口、要隘)建立军事基地,驻扎精锐部队,提供安全保障,并作为大明力量投射的支点。
组建仆从军:藩属国需按约定规模组建、训练并装备军队,接受大明指挥,在宗主国征伐不臣或防御外敌时,有义务出兵协同作战。
缴纳贡赋:藩属国需根据其国力大小,每年缴纳其赋税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保护费”,换取大明的安全保障和贸易优惠。此非掠夺,而是对等交换。
开放市场:给予大明商人最惠国待遇,开放特定港口、资源(如矿产、特产)供大明商人公平贸易或特许开发。
而作为宗主国的大明,则对藩属国遭受的外敌入侵提供强有力的军事保护。维持区域秩序;调解藩属国间争端,维护区域和平稳定。
提供安全的海陆贸易通道,打击海盗,保障商路畅通,促进贸易繁荣。教化:推广儒家文化、汉字,增强藩属国文化认同感与向心力。此乃中华文明之“王道”,区别于西方纯粹的掠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