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圣驾抵达辽阳
第233章 圣驾抵达辽阳 (第1/2页)前锋由近千名身着精良山文甲、头戴凤翅盔的重甲骑兵,如同钢铁洪流,蹄声如雷,率先驰至!
他们手持长槊,背负强弓,马鞍旁挂着圆盾和短铳,眼神锐利如鹰,透着一股百战精锐的肃杀之气!一面面象征各营番号的旗帜在他们身后猎猎作响!
紧随其后的是数千名同样甲胄鲜明、步伐整齐划一的重甲禁卫步兵,他们手持长枪或火铳,腰佩腰刀,行进间甲叶铿锵,气势如山!无数面代表天子亲征的龙旗、日月旗、北斗旗在队伍中招展!
在队伍的核心,由八百名身材魁梧、身着金漆山文甲、手持长柄金瓜或斧钺的护纛军严密拱卫着的,正是那面象征着至高无上皇权与军权的——明黄金龙大纛!
这面大纛,以最上等的明黄贡缎为底,其上用金线、银线、彩丝绣着一条栩栩如生的五爪金龙!
金龙盘绕于流云之间,龙首高昂,怒目圆睁,龙爪遒劲有力,似要撕裂苍穹!龙须以极细的金线勾勒,飘逸灵动;龙身上的每一片鳞甲,皆采用“片金”工艺织就,在初冬的阳光下,闪烁着夺目的金光!
旗帜边缘不加任何纹饰,以纯粹的明黄色凸显其无与伦比的尊贵与庄重,与亲王、将帅所用的四爪蟒旗形成天壤之别!
其规制宏大,縿(旗面主体)径四尺八寸,斿(旗尾飘带)径六尺五寸,斜径八尺五寸!旗杆长一丈五尺五分,通体以坚硬铁木制成,外包鎏金铜皮,顶端饰以鎏金龙头,龙口衔一枚硕大的铜铃,风吹过时,发出清越而威严的“叮当”声,仿佛龙吟!
旗杆底部装有青铜地钉,可深深插入地面,确保这面象征帝国威仪的旗帜,在任何狂风中都能岿然不动!
此纛一出,万军辟易!史载,成祖皇帝朱棣五次亲征漠北,这面黄龙大纛始终矗立于中军,鞑靼骑兵望见,往往“心悸胆裂,不战而溃”!今日,它再次飘扬在辽东大地!
“圣驾至矣!”熊廷弼低喝一声,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他强压下心中的波澜,率先整理衣冠。周应春及身后所有文武官员,无不屏息凝神,肃然而立。
在护纛军之后,一辆由六匹神骏异常的白马拉着的、装饰着蟠龙纹饰的巨大御辇,在众多内侍和锦衣卫的簇拥下,缓缓驶来,最终停在了迎驾队伍前方。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以熊廷弼、周应春为首,所有辽东文武官员齐刷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声音震天动地,充满了敬畏与期待。
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好奇:这位以雷霆手段扫除阉党、推行新政、重建新军、如今又亲征辽东的年轻天子,究竟是何等风采?
御辇车门缓缓打开,刘若愚躬身侍立一旁。
只见一位身着龙纹常服、身姿挺拔的年轻身影,从容步下御辇。他看起来不过二十岁上下,面容清俊,眉宇间却带着一股超越年龄的沉稳与锐气。
他微微活动了一下肩颈,目光扫过跪满一地的官员。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朱由校径直走向跪在最前方的熊廷弼和周应春。
他伸出双手,亲自将两人扶起,声音清朗而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熊卿!周卿!快快请起!二位爱卿坐镇辽东,力抗建奴,劳苦功高!朕……心甚慰!”
熊廷弼被皇帝亲手扶起,感受着那年轻却有力的手掌,再听到这亲切而肯定的话语,饶是他性格刚毅,此刻也不禁喉头哽咽,眼眶微热!他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陛下!臣……臣熊廷弼,叩谢天恩!辽东将士,日夜期盼陛下亲临!今日得见天颜,三军振奋!臣……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