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固定资产(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28章 固定资产(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2页)金都花园的新家。
陈秉文站在阳台上,望着远方的天际线,贪婪地呼吸着早晨的新鲜空气。
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和床铺,连睡眠都变得格外安稳香甜。
回到屋内,餐桌上已经摆好了汪巧珍准备的早餐,热气腾腾的白粥配上几样小菜,简单却散发着家的温暖。
“老爸,老妈,”陈秉文在餐桌前坐下,一边拿起筷子一边开口,“有个重要决定要跟你们商量。”
陈国富和汪巧珍停下动作,看向儿子。
“我打算把咱们陈记所有的生意,正式整合起来,注册一家公司,陈记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陈国富放下碗,眼中带着一丝疑惑和好奇,“就像电视里那些大商行?”
“对,但又不完全一样。”陈秉文解释道,尽量用父母能理解的语言,“我们不是那种老牌的大公司。成立公司,就是把我们现在所有的东西,长沙湾和观塘两个食品厂、九龙那些流动餐车点、旺角中环那几家标准店、还有咱们家糖水的配方、陈记这个招牌,全都归拢到一个正式的名头下面。”
他顿了顿,看着父母:“以后签合同、跟银行借钱、甚至招人,都用这个陈记食品有限公司的名义。
好处是做事更规范、更有信誉,别人会更看重我们,长远来看,公司的牌子也会比单个的糖水铺、工厂值钱得多。”
汪巧珍脸上浮现出担忧:“阿文,搞公司......听着就挺复杂的,手续很多吧?是不是要花好多钱?”
“妈,麻烦是肯定有的,花钱也是要花的,比如注册费、律师帮忙办手续的费用。”陈秉文耐心解释道,“但这笔钱花得值!它是咱们陈记从小打小闹的铺子,变成正规大企业的敲门砖。
有了这个公司的身份,以后咱们想找银行贷款扩大生产,或者跟大商场谈合作,都会容易得多,人家也更愿意相信我们。
这笔投入,将来一定能十倍百倍地赚回来,让陈记更上一层楼!”
陈国富看着儿子眼中那份熟悉的坚定,点点头:“你说值得,那就肯定有道理。你放手去做,老爸支持你!”
汪巧珍虽然没怎么听懂,但也舒了口气露出笑容:“妈也不懂这些,你拿主意就好,别太累着。”
吃过早饭,陈秉文叫上高振海来到了中环一家口碑颇佳的会计师事务所,德信会计师事务所。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叫方文山的资深会计师,年约五旬,头发一丝不苟地梳向脑后,看起来精明干练。
“陈生,高生,久仰大名。《港岛商报》的报道很精彩。”方文山说着客套话,示意陈秉文和高振海落座。
“陈生在电话里提及想成立食品公司,资产规模不小,需要专业的评估和架构设计,请详细说明一下。”
陈秉文将准备好的清单递过去:“方会计师,这是陈记目前的所有经营性资产清单,包括两个食品厂、三十个标准化流动餐车、五家陈记糖水站标准店、核心糖水配方、‘陈记’相关商标、顺达物流的独家配送合约价值等。
请您团队进行专业评估,并协助完成公司注册流程。”
方文山接过清单,仔细浏览,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本以为只是一个新兴的糖水品牌,没想到资产如此扎实,商业模式清晰且有复制潜力。
“陈生规划得很周全。关于公司架构,我建议采用港岛本地注册的有限公司,创始人控股,未来方便引入战略投资或考虑上市。
同时,核心配方建议以技术秘密形式许可给公司使用,并签订严格的保密协议。
商标注册必须马上启动,进行全类别保护,尤其是食品饮料类,防止被人抢注。”
“正合我意。”陈秉文点头,“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也请贵所一并代理。‘陈记’这个品牌名称,以及我们的招牌设计,都要注册。
核心配方,比如改良版陈皮红豆沙、芝麻糊、以及即将推出的椰汁西米露、杨枝甘露,能申请工艺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的,都要申请。
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用法律武器保护好。”
“没问题,陈生深谋远虑。”方文山赞许道,“我们会整理好所有申请文件。公司名称‘陈记食品有限公司’,您确认无误的话,我们今天就启动核名和注册流程。”
“确认。麻烦方会计师了,越快越好。”陈秉文深知时间就是金钱。
方文山微笑着点点头,““陈生,恕我直言,单从这份初步的资产结构来看,贵公司存在一个对长远发展和资本市场认可度而言相当关键的隐患。”
“隐患?方会计师请明讲。”陈秉文身体微微前倾,神色专注。
方文山拿起陈秉文交给他的资料,说道:“您目前最大的两项资产,长沙湾和观塘的生产场地,性质上都是租赁而非自有。
这意味着,在财务报表上,这些支撑您实际运作的核心厂房,其价值体现会大打折扣。”
他抬头看向陈秉文,语气带着会计师特有的严谨:“陈生,如果您的目标是长远发展甚至上市。
那么,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尤其是那些看重实业根基的机构,在评估一家食品制造企业的价值时,会非常看重其‘固定资产净值’,也就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并且真正属于公司自己的土地、厂房和关键设备。
这些是抵御风险、证明长期经营能力的硬指标。”
方文山沉默了几秒,眼神陡然变得凝重:“陈生,这意味着,在即将建立的‘陈记食品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上,构成其生产能力和物理存在根基的土地、厂房、设备,绝大部分将体现为租赁的使用权资产,而非可供抵押融资的固定资产!”
没等陈秉文回答,方文山拿起钢笔,在空白纸上重重划下几道竖线:“潜在投资者评估一家实业公司,核心看什么?
净资产!可抵押物!厂房设备租的,意味着你的核心生产资产悬在空中!”
没有土地厂房这些硬资产,陈记食品就像建在沙地上的城堡,估值存在巨大水分,经不起资本市场风雨。
“所以,陈生,”他停顿了一下,建议道,“如果您的目标是陈记食品有限公司未来能获得资本市场的充分认可和高估值,那么我强烈建议您优先考虑解决这个问题,将至少一处核心生产基地,从租赁转变为自有。
哪怕只是先买下长沙湾这个相对小一点的厂房,对夯实公司资产基础、提升未来融资能力和市场信心,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有着丰富投行经验的陈秉文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些。
“方会计师看得透彻。”陈秉文嘴角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租赁资产在财务报表上,终究是使用权,是成本项,它不产生资产增值,更无法作为核心抵押物去撬动银行的信贷支持。”
他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而自有厂房土地那是实打实的固定资产,是公司净资产的压舱石。
它不仅能大幅改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让银行和资本更愿意借钱给我们扩张,更重要的是,它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陈记食品是扎根实业、打算长期经营的。
这个扎根的信号,在投资者眼里,直接关系到他们愿意给多少倍的估值。”
方文山听着陈秉文条理清晰、直指核心的分析,眼神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他原本以为这位年轻的老板可能更擅长市场开拓,没想到对资本运作和财务结构的理解居然如此深刻。
“既然要买,”陈秉文语气果断,“那就一步到位。
我打算把长沙湾和观塘两个食品厂都买下来,作为核心固定资产直接注入新公司。这样根基才够稳。”
方文山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带着一种遇到懂行之人的轻松:“陈生考虑周全,这样操作,后续无论是融资还是上市,基础都会扎实得多。我没问题了。”
离开会计师事务所,陈秉文和高振海走在熙熙攘攘的中环街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