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糖水铺的星辰大海(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30章 糖水铺的星辰大海(求收藏月票推荐票求追读) (第1/2页)翌日,铜锣湾,陈记糖水店。
崭新明亮的玻璃柜台内,占据C位的不再是熟悉的红豆沙、芝麻糊、姜汁撞奶等常规糖水,而是两排晶莹剔透的玻璃碗。
左边是洁白细腻的椰汁西米露,沉浮的晶莹西米和鲜红枸杞如同海底珍珠玛瑙。
右边是金灿夺目的杨枝甘露,饱满的西柚粒和淋面的椰浆如同艺术品。
柜台正上方,一块醒目的红底金字招牌写着:“陈记秘制港岛首创椰汁西米露2.8蚊,杨枝甘露3.5蚊”。
这个价格,在1978年的铜锣湾街头,也绝对算得上“奢华”。
午市高峰将至,街上人流渐密。
一个穿着时髦连衣裙、拎着小皮包的年轻女郎路过,目光被柜台里精致的杨枝甘露吸引。
“咦?杨枝甘露?名字好别致,样子好靓!”她好奇地走近。
店员吕珊珊立刻热情招呼:“小姐好眼力!这是我们陈记新推出的港岛首创甜品,杨枝甘露!选用顶级吕宋芒果、进口西柚肉和泰国椰浆秘制,口感丰富,酸甜开胃,最适合这个天气了!来一碗试试?”
“三蚊五?”女郎看清价格,秀眉微蹙,明显犹豫了一下。
旁边一个穿着西装、腋下夹着公文包的白领男士也停下脚步,探头看了看:“杨枝甘露?名字倒新鲜,不过这价钱......怎么要比其他糖水贵了许多。”
质疑声如同预料般响起。
吕珊珊脸上笑容不变,声音清脆悦耳:“先生小姐,一分钱一分货呢!您看这用料,新鲜芒果茸的香甜、西柚肉的微酸爆汁、椰浆的柔滑,再加上Q弹西米,层次感十足,外面绝对吃不到这么正宗的味道!
很多写字楼的先生小姐试过都说,这钱花的非常值哦!”
她一边说,一边麻利地用精致的小勺从样品碗里舀了一小勺杨枝甘露,递到女郎面前:“小姐,您可以先尝尝味道,不好吃不用买的!”
金黄的芒果茸混合着西柚粒和西米,散发着诱人的复合果香。
女郎犹豫了一下,接过小勺,轻轻送入口中。
瞬间,她眼睛亮了!
“哇!”浓郁的芒果香甜瞬间在口腔炸开,紧接着是西柚粒爆开带来的清爽微酸,完美中和了甜腻,Q弹的西米增加了咀嚼的乐趣,最后是椰浆的温润顺滑收尾。
层次分明,酸甜平衡得恰到好处,冰凉的口感更是抚平了午间的燥热。
“好......好吃!”女郎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毫不犹豫地对吕珊珊说:“给我来一碗!不,打包两碗!带回去给我同事尝尝!”
“给我也来一碗!”旁边西装男也被这反应勾起了兴趣,“我倒要试试值不值三蚊五!”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加上店员专业的介绍和试吃策略,观望的人群开始松动。
尤其是那些追求时髦、注重口感和品质的白领、年轻女性和游客,在看到精致的卖相和听到“港岛首创”、“顶级进口水果”等字眼后,三蚊五的价格似乎也带上了“高级”和“值得尝试”的标签。
到下午三点,铜锣湾、尖沙咀、中环五个试售点的反馈陆续汇总到观塘食品厂。
高振海拿着电话记录本,脸上带着一种劫后余生般的兴奋,向陈秉文汇报:
“文哥!成了!真的成了!”
“铜锣湾店,杨枝甘露卖出二百六十五碗,椰汁西米露二百四十三碗!尖沙咀店,杨枝甘露一百七十八碗,椰汁西米露二百五十二碗!中环店少一点,但也分别卖了一百九十五和一百二十八碗!好几个点都要求紧急补货!”
他声音有些激动:“那些买的人,好多都是一次买两三碗带走!店员反馈,试吃过的基本都买了!
刚开始嫌贵,但吃过后,都说值!”
陈秉文看着记录本上的数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新品上市短短几个小时,能有这个销量。
第一步,成了!
高端糖水战略初步得到了目标市场的认可。
三蚊五的杨枝甘露和二蚊八的椰汁西米露,成功在港岛顶级消费区域撕开了一道口子。
“阿海,通知钟强,全力保障新品供应,品质一丝不能放松!另外,”陈秉文眼中精光一闪,“让吕珊珊她们留意收集顾客反馈,特别是对口味、甜度的建议。
我们还要不断优化。”
他深知,高端市场对瑕疵的容忍度极低,口碑一旦建立,价值千金,但崩塌也只需一瞬。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再次响起。
高振海拿起电话,习惯性的正要拿起笔记录销量,才发现找陈秉文的。
“陈生,您好,我是德信的方文山。”
电话那头传来方文山沉稳而带着一丝喜意的声音,“恭喜!陈记食品有限公司的注册手续已全部完成,相关资质文件、商标注册受理通知书、以及最重要的资产评估报告初稿都已备齐。
您看今天是否方便?我亲自给您送过去。”
“太好了!辛苦方会计师!”陈秉文精神一振,“我在观塘厂等您。”
“好,一小时后见。”方文山干脆利落地挂了电话。
一小时不到,一辆黑色的皇冠轿车稳稳停在观塘食品厂门口。
方文山提着沉甸甸的公文包,带着一名年轻的助理,步履从容地走了进来。
“方会计师,欢迎欢迎!辛苦您亲自跑一趟。”陈秉文早已在门口等候,热情地伸出手。
“陈生,恭喜!陈记食品有限公司,今日起正式扬帆起航了!”方文山笑容满面,与陈秉文用力握手,目光敏锐地捕捉到陈秉文身上那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着,心中暗自点头。
这个年轻人,每一次见面,似乎都在蜕变。
“方会计师,里面请。”陈秉文将方文山一行引向观塘厂办公室。
办公室内,高振海、钟强等人早已肃立等候。见到方文山,都恭敬地打招呼。
方文山微微颔首,目光扫过这间略显简陋但整洁有序的办公室,最后落在墙上那幅标注着陈记所有工厂、流动点和标准店位置的港岛地图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激赏。
宾主落座,方文山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进入了主题。
他示意助理打开文件箱,取出一份份装订精美、厚实无比的文件。
“陈生,恭喜贵公司正式成立!这些,是陈记食品有限公司全套的注册文件、公司章程、股东名册以及最重要的,由德信会计事务所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
方文山将最厚的那份报告双手递到陈秉文面前。
陈秉文郑重接过。
报告封面烫印着德信的徽标和“陈记食品有限公司资产评估报告”的字样。
他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数据汇总:
1、固定资产:长沙湾食品厂(含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评估价值:港币三十二万;
观塘食品厂及研发中心仓库(含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评估价值:港币九十三万;
生产设备(长沙湾、观塘两厂)......
交通工具(流动餐车、配送三轮车等)......
2、无形资产
“陈记”系列商标权(已完成全类别食品饮料注册)评估价值:港币十二万元;
核心糖水配方......
......
总资产净值(初步):港币一百八十三万元
一百八十三万!
陈秉文一眼就看出,方文山所用的估值方法是重置成本法。
否则不可能有这么多资产。
他在九龙仓股票上的收益,除开购买厂房的九十六万,购买金都花园的二十一万,还有一百三十一万。
即便还掉永隆银行贷款,也能剩下一百万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