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5 章 假装不知道就算了呗
第 225 章 假装不知道就算了呗 (第1/2页)门口守着的随从很是无语,这位黎知县是不是傻?
不知道就不知道,你流什么汗啊?
你不知道他家御史和刑部尚书,那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么?
刑部尚书最出色的是什么?
那就是能一眼看穿人心,看你说的话老实不老实。
亲兄弟总是有些相同的,更何况人家还干了这么多年的御史。
不会装傻何必硬装?
“问你什么你就老老实实地说。”沈旦的耐心快没了,他觉得这边的事比江南那边还要复杂:“你在怕什么?”
“就算你不相信我,你还能不相信我家兄长吗?”
“你好歹也是一个知县,只要刑部不批他们拿你也没办法。”
黎清晏瑟瑟发抖但是却不吭声。
李成海就是被先斩后奏啊,最后刑部还不是也批了。
刑部批文下来的时候,那李如海都已经埋俩月了。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嘛。”沈旦一掀衣袍坐在黎知县身旁,认真道:“当今陛下数次三申五令,为官之道就在于三个字。”
“清、慎、勤。”
黎清晏连忙点头称是,心中却嘀咕喊口号谁不会?
太宗皇帝登基的时候喊的什么:三年肃清边疆,十年就让大雍的子民全部都过上好日子。
结果登基当二十多年三十年皇帝,好日子没有让老百姓过上,还让后代整出一桩杀侄夺位的好戏来。
兴安帝登基的时候也喊了,说什么要承袭祖志,要让百姓过好日子,结果朝政烂得像坨屎一样不说。
自己还被人从龙椅上弄下来了。
皇帝说的话,有时候也不必太过于当真。
“你若是知情不报。”沈旦发现他居然不吃这套,便继续威逼利诱道:“被我查出来,陛下定然会迁怒于你,以后仕途如何你自己想。”
这是威逼。
“你若是把你该知道的事说出来,将来在陛下眼里你就是忠臣直臣,说不定还会青史留名流芳千古。”
这是利诱。
黎清晏自然是有些心动了,那谁不想青史留名啊?
可是他还没活够呢,再说谁知道青史能不能留名呢?
万一就是一句话:某年某月某日,某个贪官干了什么事说一大堆,然后后面紧跟马邑知县黎晏清卒。
感觉这么留个名儿也不划算!
“罢了,我也不为难你。”
“我还是直接去同陛下说,你知情不报便罢了。”
见他如此油盐不进,沈旦只好作势便要去写奏疏。
“抚台,别,您别啊。”黎清晏闻言吓了一跳,敬语都出来了:“我说,我说,抚台您别上奏,我说还不行吗?”
他赶紧拉着沈旦不让他走,将人摁回椅子上后又是捧茶又是说好话。
“抚台,我是从小地方地考出来的,您知道小地方出来个进士多不容易,不像江西江浙中个进士,就跟拔萝卜似的容易。”
“我实在是无意卷入各方争斗里去,我说是可以说,可您一定得保我的仕途与性命啊。”
他的官职要是没了,哪里还有脸面回乡见父老乡亲?
闻言,沈旦直接大手一挥道:“你知道什么直接说就是,我说不叫你出事就不会叫你出事。”
原本黎清晏刚来的时候也不知道这些事儿。
高高兴兴地准备当个清汤大老爷,过两年就能升官儿光宗耀祖。
可上任知县临走时支支吾吾,嘱咐他定然要小心再小心,明里暗里的还提起了李成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