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百四十七节 承压,敢于承压(第6500票加更!)
第一卷 第一百四十七节 承压,敢于承压(第6500票加更!) (第2/2页)一年?杨文俊倒吸一口凉气,“建川,合同可不是这么签的,说好三个月,……”
张建川反问:“如果对方不履约,或者以国家政策调控资金拨付不到位为由呢?怎么,你打算去打官司,上法院起诉五建司?”
杨文俊张口结舌,他还从来没有考虑过打官司这种事情,或者意识中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考量。
“所以啊,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深挖洞,广积粮,得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厂建筑队和东坝建筑公司的尾款想办法去结了,折就折点儿,需要怎么处理你自己看着办,……”
“另外白江建筑公司那边可以把价格压低一些,但是在结款问题上争取更好的条件,尽可能在这两三个月之内多收回一些资金回来,……”
张建川意味深长地道:“我们现在是私营企业了,一切要按照企业的标准来,账目一定要清,请会计出纳的花费该花就得要花,别在这上边吝啬,……”
三月份杨文俊就开始在跑注册私营企业的事情了,足足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而且还托了各种关系,最后总算是跑了下来。
青江建筑材料公司,张建川一度觉得自己这家公司会不会是安江县第一家私营企业,结果并不是。
褚家的褚氏家具厂才是第一家,其后还陆续有三家私营企业注册成立,青江建筑材料公司都只能排在第五位了。
张建川打算让杨文俊成为合伙人,因为现在是私人企业了,但杨文俊拒绝了。
他觉得不能让张建川吃这个亏,之前给他一成干股,其实他没出钱,就觉得很不好意思。
但那时候是个体工商户,也就是口头约定,现在要成立正式企业,那就是两回事了,所以他不肯占这个便宜。
再三劝说无果,张建川也不好强求,毕竟这合伙企业承担的就是无限责任,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有一些风险的。
他打算等到年底根据企业盈利状况再来考虑给杨文俊什么样的补偿,总不能让老实人吃亏,这是他一直的观点。
*****
刘英刚皱起眉头看着一季度全区工业产值数据,忍不住摇了摇头,“老邱,怎么下滑幅度这么大?”
“刘书记,恐怕一季度的数据还显现不出来,看这个态势,二季度情况还要更糟糕呢。”邱昌盛也是一脸愁云。
“全区五个乡镇所有乡镇企业的状况都不尽人意,工业产值、利税都不同程度下滑,根据我了解到的消息,从中央到省市,对下一步的经济工作都是持谨慎态度,银行信贷继续收紧,物资短缺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
刘英刚的思维还是比较跟得上形势的,顺口问道:“今年我区私营企业注册情况如何?”
“也没什么起色,从工商局那边的数据来看,全区截至目前为止还是只有两家,……”邱昌盛略微有些走神。
青江建筑材料公司虽然法人是曹文秀,但他还是清楚这应该是张建川这小子的。
不过现在张建川应该没怎么过问了,主要负责人是一个姓杨的汉州纺织厂子弟。
“唔,今年全国人代会代表们都在大谈特谈农业问题,农业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无农不稳嘛,但是对于像我们安江这样的人口大县,城镇化率太低,农村人口在八十五以上,光靠农业能让广大农民腰包鼓起来吗?我觉得不现实。”
刘英刚忍不住在副手面前喟叹。
“东坝区十多万人,劳动力富集充裕,解决这些劳动力就业和增收的路子从何而来?要么劳务输出,让他们去沿海打工,要么就是在本地搞企业,就地消化,单靠农业本身,无论是搞养殖业还是其他副业,都消化不了,……”
邱昌盛也附和道:“还是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也要鼓励发展私营企业!”刘英刚接上话:“要几条腿走路,哪怕每条腿有粗有细,但它总能消纳一些劳动力,只要企业每个月给大家发工资,多少不论,那也算是增收,……”
“现在粮食卖不起价,农民只要不完全依靠田里那点儿粮食吃饭换钱能找到一门挣钱行道,那就宽裕许多,说句不客气的话,农业税统筹款收取都更及时。”
邱昌盛没想到刘英刚居然如此高看私营企业,怔了一怔:“刘书记,私营企业的定性……”
***
兄弟们再检查一下,没准儿又出来一张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