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最符合人设的一集(第三更)
第一百四十章 最符合人设的一集(第三更) (第2/2页)这是真符合人设,什么娱乐圈乐坛的,都错付了,余惟真正在意的是才对……
虽然不擅长,但爱是真爱,日更这本文娱就算了,还憋了一万字的新东西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余惟行为就好像“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什么第一人第二人的,跟他没关系。
明星只是他的工作,才是他的生活。
这么特立独行的艺人,他们这辈子没见过……
但大家也正喜欢余惟这点,在娱乐圈的纷纷扰扰的名利场中坚持自我,默默写故事。
就算是坨新史,冲着这份态度他们也得去看看!
新书作品名那叫一个言简意赅,就叫《作品集》,也不知道具体有啥作品,但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
作品第一卷叫恶意,少数看过祁洛桉的为之一愣,居然真有这本书,那个作者果然是余惟本人……
但绝大多数读者都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
[事件发生在四月十六日,星期二。]
……
这是什么?
申羽桐看到更新还以为余惟今天加更了,她可是听桉桉说了,这小子除了上架,平时都是日更两章,雷打不动。
结果一看果然没加更,只发了个莫名其妙的单章。
如果是别的申羽桐可能会选择性无视,但跟书有关系的东西,她还是会去看两眼。
“恶意是吗?”
第一章叫野野口修的笔记,叙述完全按照第一人称手记的形式展开,光是这个开局就让她有些意外。
第一人称的本就难写,叙述完全通过“我”的视角展开,很容易导致信息单一。
很多作者表达欲又强,过度描写反而会降低角色魅力和剧情张力。
更何况,这还是在模拟手记的形式,单纯的记录肯定和的创作不一样,只用语言和动作推进剧情,难度并不小。
但余惟这个开篇非常老练,手记体模仿的很真实,时间环境描写细节也相当到位。
感觉他应该没少写日记……
申羽桐很快就被这个故事吸引了进去,这一章以野野口修第一人称叙述,记录了他去拜访老朋友,著名作家日高邦彦的经过。
她的思绪却不自觉地跟着野野口的视角,初步认识了一个令人不快的日高,那个在庭院里毒死邻居家猫的冷酷作家。
“不太对。”
申羽桐很快就注意到,野野口在叙述中多次流露出对日高行为的惊讶与不解。
这种刻意强调反而显得有些可疑,仿佛在努力引导读者认同他对日高的判断。
这是余惟写劈叉了吗,还是主角野野口的本意?
还有那只开头提到过的猫,野野口为何要如此详尽地记录这件与拜访似乎无关的小事?
这仅仅是无意的闲笔,还是有意为之的铺垫?
就在这时,命案发生了,野野口对命案发生过程的记述很详尽。
他接到日高电话邀约,到达时却发现房屋漆黑一片,与日高妻子理惠一同进入后,他们发现了趴在书桌上去世的日高。
第一章结尾处,野野口已被警方锁定为嫌疑人,但他对杀人动机始终保持沉默。
所以这是篇悬疑?
如果不是余惟特地发了单章,老实说申羽桐完全不敢相信这是他写的,这文笔这技巧,真是扑街能写出来的嘛……
但她以前确实又没听说过这个故事,所以说余惟一直在藏拙,目的是什么,故意给读者喂史吗?
其他看完第一章的读者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还以为余惟又写了什么怪东西,只想随便看看,谁能想到剧情这么吸引人。
很多读者都是老悬疑爱好者,什么阿加莎柯南道尔都看过不少,自然能看出来《恶意》剧情里的叙诡写法。
这是悬疑的惯用套路,很明显,凶手就是手记的记录者野野口修本人,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但这小子为什么要杀害发小,他们一时也猜不出来……
难不成是爱猫人士的复仇,那也太草率了。
别的悬疑都是找凶手,余惟倒好,直接把凶手给出来,这让读者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
关键哪怕交代了凶手是谁,这个故事还是非常吸引人,诱导着他们继续往后看。
“这都有略猫区看的,畅销书作者怎么这么坏啊?”
“不应该是杀人的扑街更坏吗,这日记怎么看怎么诡异。”
“不会是是扑街看到同行起飞急疯了,嫉妒杀人?”
“咋可能,感觉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好人,应该是有什么恩怨,等余惟后续的剧情吧。”
一众读者讨论半天,对后续的剧情愈发期待,这是他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什么,他们居然会馋余惟写的东西?
本来他们想去催更,结果看到评论区还有人在讨论陈平的事,怎么看怎么烦。
“别惦记你们娱乐圈的事了,能不能让我们余惟安静写,我们还等着看呢!”
被回复的网友愣了一下,余惟的读者口味已经被他培养的这么独特了吗?
真是饿了,什么都吃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