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不一样的眼光
第383章 不一样的眼光 (第1/2页)王道平虽然挨了王黼一顿臭骂,但王黼也给了他一句准话。
让他放心大胆地报复,即便出了天大的漏子,也会给他兜着。
王道平得了这句钧令,意气风发。
得知高世德去了万岁山后,他便急吼吼地带着七八个狗腿子寻了过去。
在王道平想来,万岁山幽僻如野,正是自己一雪前耻的绝佳之地。
而他的底气在于王黼拨给他的四名好手:
双头蟒·庞癸,七绝枪·侯因,毒尾蝎·鲍雷,白煞无常·魏无咎。
这四人个个身长体阔、气势凶厉,皆有万夫不当之勇。
万岁山的一处高坡上,王道平面色阴沉地盯着远处的凉亭。
他见高世德正与赵福金、赵明珠谈笑风生,俨然一副风流倜傥的模样,便气不打一处来。
王道平把牙齿咬得咔咔作响,骂骂咧咧,“妈的,倒叫这王八蛋享尽了齐人之福。”
一个狗腿子谄媚地问道:“王少,我们要不要直接过去?”
王道平没好气地骂道:“你他娘眼瞎啊,没看到公主也在吗?老子难道还能当着公主的面动手不成?”
段星海是王道平的智囊,他眯着眼道:“公子,小人倒有一计,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叫高衙内不死也脱层皮。”
王道平顿时来了精神,“哦?快说与我听听。”
段星海凑到他耳边,小声嘀咕起来。
王道平听了,连连点头,眼中露出戏谑的神色,“哈哈哈,此计甚妙,定能让那高槛儿欲仙欲死!”
“你速速准备。”
“是。”
段星海领命而去。
王道平又对一个狗腿子吩咐道:“你去将朱汝贤喊来。”
“是。”
在王黼的改革下,应奉局从民间搜刮宝物、连象征性的补贴都省了。
他巧立名目,直接将献宝摊派到各个州府,不但成了硬性指标,还和官员们的政绩挂钩。
若确实寻不到合适的宝物也无妨,可以折现,直接用金银补缺。
献宝是整个州府的事情,所以这份钱就摊派到了每家每户,是标准的苛捐杂税。
没钱的百姓,只能卖力气,代替有钱人服劳役。
他们一年分币没挣,净给国家干活了,简直比后世的牛马还不如。
这是王黼能成为历史首富的重要原因。
他接手漕运司后,户部就有借口核查应奉局的账目了。
于是他命各州府提前将今年的宝物进献上来,趁机再捞最后一笔。
而他被罢相后,想讨好赵佶,又让朱勔加紧运一批极品太湖石入京。
这两件事彻底引爆了江浙百姓的民怨。因为朱勔治下,根本就不是几种税、崔得狠这么简单。
朱汝贤奉父命押送太湖石入京,此时正在万岁山。
他刚得知高世德和公主在此赏景,正准备前去见礼,王道平的狗腿子却寻了过来。
朱汝贤满脸含笑,边走边拱手道:“王公子,您怎的在此?莫非也是来赏这万岁山秋景的?”
王道平冷哼一声,目光仍死死盯着凉亭的方向:“赏景?我是来看仇人的!”
朱汝贤闻言,不由一愣,“耳光王”如今是汴京最劲爆的八卦,他自然也略有耳闻。
不过他装作不知,顺着王道平的视线望了过去,“哦?那不是高衙内吗?难道王公子与他有嫌隙?”
王道平恨声道:“这厮昨日当街辱我,此仇不报,我枉为男儿!”
朱汝贤看他这副架势,心中吐槽,‘娘的,这狗日的‘耳光王’不会是想把老子当枪使吧?’
以前二人鬼混时,他常挂在嘴边那句‘以后用得着小弟的地方,尽管吩咐’的话,此时可不敢胡乱夸口。
王道平也没指望,一番铺垫之后表明了最终目的。
朱汝贤听罢也松了一口气。
原来对方只是想让他做一个化解恩怨的见证人。
高世德与王道平都是京城的顶级权贵,由他来圆这个场面,说出去也是颜面生光的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