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童贯的酒宴
第395章 童贯的酒宴 (第1/2页)高世德称谢后,坐了下来。
童贯清了清嗓子,朗声道:“诸位,田虎不过一介草寇,竟敢僭越称尊,虐害黎庶。”
“圣上临轩授钺,期我等‘清河东之尘,慰两河之民’。”
“今王师北上,正宜速靖妖氛。望诸君同心戮力,克日荡平贼逆;上慰九重宵旰之忧,下救万民倒悬之苦。”
童贯举杯,扫视众人,“来,诸位共同举杯,以为同心之誓。为陛下、为生民、为扫清河朔!”
众人起身举杯,齐声道:“为陛下、为生民、为扫清河朔!”
言罢,皆一饮而尽。
杨惟中抱拳道:“童大人放心,此番除残去暴,末将定当奋勇杀敌,不辱使命。”
其余人也纷纷表态,誓要剿灭田虎。
童贯笑道:“哈哈,好,有诸君如此奋勇,何愁贼寇不平,诸位快请入座。”
接着,他又正色道:“今日王师一动,草木皆知。自此而北,我等每过一县,皆当秋毫无犯;每值一险,皆当昼夜兼行。”
“使百姓知王师有律,使群贼知天命难违。尔等宜各自钤束部伍,明申号令。”
众人拱手应诺,“谨遵大人戒令!”
不得不说,童贯打仗虽然菜了点,却也不是一无是处,不然他岂能掌兵二十年?
童贯点头,“来日四鼓造饭,五鼓起营,五日内须至黄河。”
此行准备从洛阳北的孟津渡口过黄河,渡口设有浮桥连通南北,可容大军快速通过。
童贯说着再次举杯,“诸君与本使共饮此杯:不为今日之小驻,而为来日之大战!”
众人再次举杯同饮。
童贯擦了擦嘴角,“今晚之宴,乃誓师第一箸。酒仅三行,肉不过数脔,本使却有一语相告。”
王禀知道,这话多半是冲他说的,拱手道:“童大人请讲。”
“自此以北,州县皆战地,草木皆军情。尔等切不可大意,须知兵骄者败,气惰者失,令怠者罪。”
“愿诸君持忠履义,使旌旗所向,山河易色,瓦解冰消。”
“他日凯歌归阙,本使必当具本上闻,使诸公垂勋竹帛。”
“谨遵童大人钧令,我等必不负陛下所托。”
童贯三杯酒开场之后,气氛便缓和了下来,毕竟几乎全是他的人。
众人说说笑笑,气氛融洽。
张浚的张家充分说明了,什么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
其祖上是唐朝宰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时任岭南节度使。
张浚父亲名张咸,在他四岁时去世,曾是西川节度使。
张浚于两年前考中进士,受其父影响,是个文武全才。
杨惟中本名康炯,祖辈是并州与代州都总管,百年前被辽国俘虏。
人才到哪里都是稀缺资源,康祖被辽国授予节度使职位,并赐萧氏女为妻。
须知萧氏是辽国“后族”,历代皇后都姓萧;由‘审密部、乙室部、拔里部’等部族改姓构成,是纯正的契丹族。
因为辽太祖非常仰慕刘邦,便把功臣的姓氏改为“萧”,以类比西汉萧何的家族,并规定皇族耶律氏与萧氏世代联姻。
而康家身在曹营心在汉,为大宋效力的信念极强。
若康炯直接为大宋效力,消息一旦传到辽国朝廷,可能会波及康家。
康炯遂改名换姓入宋,投身军伍。
他的父亲给他取名“惟中”,意为靖国惟忠,洗祖先之耻。
杨惟中确实没有辱没这个名字,他入宋二十载,参加大小战役无数,打河湟,征西夏,且他至死都在抗金前线。
南宋追封他为“靖武侯辅疆弼国之神”。
值得一说的是,这个称号并不是九妹封的,因为康炯亲辽,而九妹姓完颜。
九妹一边死命用他,一边剥其功绩,销其记载,说他是蕃地之人不宜留名。
酒过三巡,中牟县知县带来的数名歌姬舞姬上场表演。
谭稹举杯、笑着道:“今日初出京师,便得良夜,诸君满饮!”
吕舜封道:“酒需佐欢,不可无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