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4章 军中大比
第一卷 第44章 军中大比 (第1/2页)庞熊是军中的老兵,也一样思念家人,想念家中的儿子。此刻听到林丰的话,忍不住泪流满面,跪在地上道:“千夫长大恩,庞熊叩谢。”
一个个将士跟着跪下。
乌泱泱的士兵下跪,眼中含着泪,口中高声喊着千夫长大恩。
让他们读书,许多人内心感动,感激林丰的付出,却觉得自己资质低,读书和他们距离远。
让写家书,却打动人心,因为思念家人。
喊声,此起彼伏。
情绪,不断涌动。
斥候营和先锋营的士兵嚎啕大哭,却在情绪涌动中彼此拉近关系,更认可了林丰。
在所有人喊话时,校场边缘暗中。
姜芸眼中异彩连连,赞许道:“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将士归心。林丰不愧是我选中的人,必成大器。”
秋霜也惊讶于士兵的嚎啕大哭,又有些不以为然,皱眉道:“小姐,一封家书而已,值得他们这样大哭吗?”
姜芸呵斥道:“你自小跟在我身边,父母也在府上,自然没感觉。让你好几年不回家,见不到亲人,还随时可能战死沙场,你会比他们哭得更惨。”
秋霜顿时沉默了。
或许吧!
毕竟,她也无法想象十余年不见亲人,不知道家中父母的状况。
姜芸看着校场内的一切,若有所思道:“父亲曾说,天下大事必作于易,要从小处着手,从简单的事情入手。”
“比如练一支所向披靡的强兵,是一件艰难的大事,很多人无法做到,也不知道怎么入手。”
“林丰的一封家书,让无数人动容,不就是天下大事必作于易吗?只是,很多人不屑去做而已。”
“父亲曾说,你把士兵放在心上,士兵自然把你高高举起。”
姜芸一副明悟的姿态,说道:“父亲果然不欺我!”
秋霜有些似懂非懂。
姜芸深深地看了林丰一眼,觉得自己似乎懂了林丰,又似乎没有懂。因为林丰显露出的才华和能力,以及应对手腕,完全超出他的判断。
“走了,回去休息。”
姜芸没有去深究探索,她更不是这样的性格,潇洒离开了。
有林丰,足矣!
林丰不知道姜芸来了,没去管其他,任由斥候营和先锋营的士兵议论。他看着这些心潮涌动泪流满面的士兵,心中感慨。
军中士兵不容易!
要让一支军队有战斗力,把他们当人看,多一点体恤,准时发放兵饷,就已经能打造一支能打的精锐。
如果再拿出军功授田的封赏,这支军队会变得嗷嗷叫,成为悍不畏死的百战之师,因为他们有了真正的奔头。
要让军队有信仰?
这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在封建王朝时代,军功授田、封爵就已经是终极杀器。
林丰无法军功授田,现在更偏向精神上的慰藉,以及按时发放兵饷,让士兵感受到林丰是把他们当人。
未来他成了一军主将,能控制地方,再按军功授田的策略推进。
许久后,士兵的情绪渐渐平息。
林丰直接道:“今天晚上的学习到此为止,你们回去后各自想一想,要写什么家书回去,要带什么东西。好了,解散!”
解散的话传出,士兵散去。
林丰回了营房早早休息。
翌日,清早。
林丰早早起床,带着士兵晨练跑步,以及站军姿、走正步。
一开始走得乱,站军姿也有很多士兵撑不住,站一会儿就东倒西歪的,列队都歪歪斜斜的,林丰却耐心十足的训练。
军中消息很难瞒得住,林丰改变训练方式的消息随之传出,有了许多人议论。
有的人说林丰哗众取宠,也有说林丰标新立异,还有说林丰故意博眼球的,说林丰老家伙是废物。
林丰却没有放在心上,按照自己的节奏推动。
下午,林丰召集士兵准备写家书。林丰专门问了一遍,有没有读书识字的人,足足四百人的队伍,一个识字的都没有。
这是军中的普遍情况。
林丰知道扫盲任重而道远,却也没有急躁,因为这些是他来的意义,要改变军中将士的现状。
林丰给士兵写家书,字数都不多,是几句报平安的话,以及让家人放心问安的话语。
一天下来,写了两百八十六份家书,都是附近的士兵。其他的士兵距离稍远,暂时没写家书。
第一次送书信,林丰抽调十个斥候兵去送信。
送信的斥候兵也是附近的人,送信的同时也能回家一趟,来回有十天的时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