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商品房政策
第161章 商品房政策 (第1/2页)1998年1月5日四九城
海子里怀仁堂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七十岁的陈樾轻轻咳嗽了一声,把面前的茶杯往远处推了推。窗外飘着今冬第一场雪,室内的暖气却开得很足,让人有些透不过气。陈樾解开中山装最上面的纽扣,感觉喉咙发紧。他环顾四周,发现与会者都已经到齐——建设部的官员们西装革履,胸前别着闪亮的党徽;社科院的学者们大多穿着朴素的中山装,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笔记本;几位来自南方的房地产开发商则衣着光鲜,手腕上的金表在灯光下闪闪发亮。
"同志们,今天请大家来,是要讨论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主持会议的王主任环视四周,声音沉稳有力。陈樾注意到王主任眼角的鱼尾纹比上次见面时更深了,想必这段时间没少为这事操心。"商品房价格已经开始上涨,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制定出一个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障民生的房地产政策。"
陈樾翻开面前的文件夹,里面是建设部准备的资料。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四九城、上沪等大城市的房价平均上涨了25%,而居民收入增幅仅为8%。他轻轻叹了口气,想起前世那些被高房价压垮的年轻人,那些为了一套婚房掏空六个钱包的家庭。
1月6日上午
第二天上午九点整,会议准时开始。市场派的领头人,建设部王副部长第一个发言。他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我认为应该完全放开房地产市场,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价格。"他拿出一叠打印精美的图表,分发给在座各位,"香江的经验证明,房地产是拉动内需最有效的引擎。去年深圳试点放开部分区域房价,带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效果显著。"
陈樾仔细翻看这些数据,发现其中确实有不少亮点。但他也注意到一个小字注释:深圳试点区域的中等收入家庭购房比例下降了15%。这个细节让他眉头微皱。
"王部长说得轻巧!"社科院李教授突然拍案而起,花白的头发随着动作微微颤动。这位年近六旬的经济学家从公文包里掏出一沓手写笔记,"如果完全放开,房价很快就会涨到普通工人买不起的地步!"他激动地翻到某一页,"我们调研了上沪十个工薪家庭,按照现在的涨幅,五年后他们要不吃不喝三十年才能买得起房!"
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陈樾看到王主任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这是他在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一位来自广州的开发商清了清嗓子:"李教授,恕我直言,您这是危言耸听。"他整了整领带,"我们'珠江地产'开发的楼盘,虽然价格比周边高20%,但开盘当天就售罄。这说明老百姓有购买力,也愿意为更好的居住环境买单。"
"那是因为投机炒房的人太多!"财政部预算司的赵处长忍不住插话。这位四十出头的女干部翻开一个黑色笔记本,"我们调查发现,'珠江新城'项目60%的购房者都是买来投资的,其中30%是全款购买。这些钱从哪里来?"她意味深长地看了开发商一眼,"最近三年,广东地区非法集资案件增加了三倍。"
陈樾注意到开发商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会议室里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温度似乎又升高了几度。服务人员悄悄进来添茶,轻手轻脚地不敢发出声响。
1月6日下午
下午的讨论更加白热化。市场派搬出了一堆数据图表,投影仪上的曲线图一条比一条陡峭。"房地产行业可以带动50多个相关产业发展,"建设部的一位年轻干部指着幻灯片说,"每投资1亿元可以创造800个就业岗位,这对解决国企改革带来的下岗问题至关重要。"
管控派则拿出了厚厚一摞社会调查报告。李教授戴上老花镜,念道:"四九城普通工人家庭年收入,按照现在的房价,不吃不喝20年才能买得起80平米的房子。"他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炯炯有神,"如果完全放开,这个数字很快就会变成30年、40年!到时候年轻人还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
陈樾的思绪飘回了前世。他想起2020年的四九城,均价已经突破6万元/平米,一个普通家庭要攒够首付需要近百年。那些被高房价逼得离开大城市的年轻人,那些因为买不起房而结不了婚,那些住在郊区每天通勤四小时的"睡城"居民......一幕幕画面在他脑海中闪回,让他的胸口发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