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秦元踪迹
第242章 秦元踪迹 (第2/2页)陈胜心中低声重复着这句话,心中的复杂情绪如同翻涌的潮水。
“念尘,念尘……”
“元儿啊,真应了当年忘忧那句——耽误一生。”
黄忘忧当年说元儿性子太过执着,一直说唐洗尘耽误其一生,如今看来,竟一语成谶。
陈胜重新睁开眼,目光柔和了几分,对着秦玉城缓缓问道:
“你且说说,秦元当年的事迹,越详细越好——他的修行瓶颈、游历经历、还有……他是如何故去的。”
秦玉城不敢怠慢,连忙整理思绪,将宗门典籍中记载的秦元往事一一道出:
“回前辈,祖师一生喜好游历,曾走遍四海修行界的每一座岛屿。”
“只是在一次前往幽冥岛探寻时,不慎受了暗伤,伤及道基,卡在筑基后期多年未能突破,丹道修为也止步于二阶顶级,再难寸进。”
“后来祖师开创念尘宗,将丹道与火法传承整理成册,传给弟子之后,一直留在宗门,直至寿元耗尽。”
“幽冥海暗伤,筑基后期,二阶丹师……”
陈胜心中满是惋惜,他很清楚,按照玄府禁制记载,四海珠的传承者只要能达到三阶(金丹境或三阶丹师),便会被自动接应至海眼秘境。
秘境中有机缘提升灵根资质,更有化婴果能助修士突破元婴。
秦元的丹道天赋本就出众,若不是那次暗伤,未必不能踏入三阶,获得秘境机缘。
“秦元被葬在何处?”
陈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秦玉城连忙回答:
“按照祖师的遗言,他被葬在望归峰之巅,与云海为伴。”
“望归峰……望归……”
陈胜心中低声念叨着这两个字,眼眶微微发热。
他终于明白,自己这个弟子为何那般喜欢四处游历——“望归”二字,藏着的是对故土的思念,是对“归家”的渴望。
秦元从始至终都没忘记楚国修行界,没忘记千机坊的人与物,只是洞天相隔,关山难越,最终只能客死他乡,与云海作伴。
陈胜心中的唏嘘与怜惜如同潮水般泛滥,心中不自觉喃喃: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望归峰,云雾缭绕!
此峰是海渊岛的最高峰,峰顶常年被云海包裹,风势凛冽,吹得人衣袍猎猎作响。
秦玉城快步走在前方引路:
“前辈请!”
陈胜颔首跟上,目光却早已被峰顶的景象吸引。
越往上走,云海越浓,白色的云雾如同流动的绸缎,缠绕在周身,连呼吸都带着几分湿润的凉意。
他也有些恍然,此处的云海与千机坊市的云海波涛太像了!
待踏上最后一级台阶,眼前豁然开朗,峰顶平坦开阔,中央矗立着一座墓碑。
墓碑由整块青石雕琢而成,没有繁复的纹饰,只在正面刻着“祖师秦元之墓”六个古字,字迹已有些斑驳,显然历经了岁月的侵蚀。
墓碑前摆放着一个小小的石案,案上残留着些许香灰,想来是念尘宗弟子时常前来祭拜。
陈胜站在望归峰之巅,负手而立,玄色道袍在狂风中微微摆动。
他凝视着那座孤零零的墓碑,目光变得格外柔和,仿佛透过冰冷的青石,看到了两千年前那个执着的少年。
丹坊之中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闪过,最终都化作墓碑上那冰冷的字迹,让他心中泛起阵阵酸涩。
陈胜心中喃喃,带着难以掩饰的惋惜:
“元儿,你一生游历,终究还是没能回到故土啊……”
身旁的秦玉城不敢打扰,只是恭敬地垂手侍立,目光落在墓碑上,眼中满是崇敬。
他从小听着祖师的传说长大,此刻能陪这位神秘前辈前来祭拜,心中既有紧张,也有几分荣幸。
良久,陈胜才缓缓收回目光,周身的沉重气息渐渐散去,声音恢复了平静:
“今日之事,不得对外人提及,你既是假丹修为,本座便赐你化丹的机缘,也算圆了你我的缘分。”
话音落下,他屈指一弹,一道璀璨的金光从指尖射出,如同跳跃的星火,径直遁入秦玉城眉心。
秦玉城只觉得眉心一热,一股庞大的信息流瞬间涌入识海,赫然是一套完整的化丹传承。
“这…这是化丹之法!”
秦玉城扫过识海之中的精妙内容,心中又惊又喜,激动得身体微微颤抖。
一成假丹,道途自断,如今得到这般机缘,无异于重生再造,他连忙双膝跪地,对着陈胜重重磕头:
“多谢前辈!晚辈永感前辈大恩!晚辈定不辜负前辈所托,将念尘宗发扬光大,不负秦元老祖的期望!”
陈胜微微颔首,并未多言。
他袖袍轻轻挥动,一道柔和的虚空之力包裹住秦玉城,秦玉城只觉得眼前一花,周身的云海与狂风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熟悉的洞府景象。
他抬手摸了摸眉心,识海中的传承仍清晰可见,仿佛在证明刚才的经历并非幻觉。
而此刻的望归峰巅,云海依旧翻腾,狂风仍在呼啸。
陈胜的身影静静站立在墓碑前,玄色衣袍与白色云海形成鲜明对比,背影在苍茫天地间显得格外孤寂。
他抬手拂去墓碑上的少许尘埃,目光再次望向远方的云海,仿佛在诉说着跨越两千年的师徒情谊,他心中喃喃:
“元儿,此世或许不成,下一世待我突破化神,定会带你回到故土。”